人民網>>2017全國兩會

白岩鬆委員:媒體不能隻炒菜 更要種好地產好糧食

2017年03月05日22:08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3月5日下午,在新聞出版界小組討論會上,白岩鬆(右)與其他委員交流。人民網記者趙晶 攝
3月5日下午,在新聞出版界小組討論會上,白岩鬆(右)與其他委員交流。人民網記者趙晶 攝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趙晶) “中國的媒體融合進程正大踏步向前,亮點頗多,但其中也有隱憂。一個重點是:炒菜的人越來越多,而種地產好糧食的卻在減少。”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主持人白岩鬆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時間長了,聲音、評論彼此起伏,而事實是什麼卻越發模糊。新聞人離現場與生活變遠,“內容為王”的媒體宗旨就會被更多人遺忘。”白岩鬆談到,幾年前,有新媒體打出廣告語:“我們不生產新聞,我們只是新聞的搬運工”。但是,如果不再有人安心種地生產好糧食,你搬運什麼?

白岩鬆認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傳統媒體作為種糧食的主力,在日益增長的生存壓力下,減少人、時間與金錢的投入,種地面積減少,糧食產量減少,質量下降。同時,也開始轉向炒菜,丟掉自己核心競爭力,形成惡性循環。

第二,好不容易產出的糧食,在缺乏新聞深度產品知識產權保護的背景下,沒有或很少產生收益,為他人做嫁衣。優質內容被新媒體低成本傳播,做大了炒菜的,餓死了種地的,糧食生產難以為繼,媒體界的實體經濟也面臨挑戰。

第三,新媒體尤其是其中有影響力的商業網站,沒有採訪權,無法種地,隻能炒菜,但在技術及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中,越發佔據入口位置,吸引更多受眾在此接觸新聞,但不種地就不知珍惜糧食,情緒性事實與想象性事實層出不窮。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讓媒體種好地產好糧食,白岩鬆建議:

一是進行經費及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使種地產糧大戶,願意為內容投入,能為優質內容投入,並因此受益。

二是加大新聞深度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使內容不僅為王,還能成為生存與立身發展之本。

三是引導新媒體靠近現場靠近專業,形成媒體注重“內容為王”的共識。 

(責編:潘旭海、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調查

兩會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