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2017全國兩會

這些年,政府的“緊日子”是咋過的?

2017年03月05日23:04    來源:新華社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新華社北京3月5日新媒體專電 題:這些年,政府的“緊日子”是咋過的?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陳晨 李亞彪 王成

  “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緊日子”表述引來大會堂內一片掌聲,成為會場內外熱議的焦點。

  其實,“緊日子”不是新鮮詞,這已經是本屆政府第三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過“緊日子”了。這些年,各級政府的“緊日子”是怎麼過的?相關部門習慣不習慣?會場內外又如何看待這“越來越緊”的日子?

  精打細算:稿紙兩面“寫寫劃劃” 桌椅用到“吱吱呀呀”

  從文印室取走打印好的材料,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大荊鎮鎮長張丹宏順手將一摞用過的A4紙放進打印機。稿紙兩面用,這是他近幾年養成的新習慣。

  “你要不節約,別說制度管你,自己良心都過不去!”在不足1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張丹宏指著凹凸不平、布滿茶杯印的辦公桌說,“就說這桌椅吧,十幾年沒換了,使用中都‘吱吱呀呀’響。算上我,已經陪伴5任鎮長了。”

  政府開支“錢袋子”越扎越牢、日子愈過愈緊,許多基層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就此改變。從2013年新一屆政府提出“約法三章”起,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縣長楊東就逐漸學會了“精打細算”過日子。

  去年,武威市建起政務信息微信圈,市直各局局長、各縣區長工作中一些通知直接用微信發布,省時便捷,還減少了紙張開支。“現在縣裡倡導無紙化辦公,公文盡量採用信息化手段,稿紙都是正面用完用反面。”楊東說。在湖南省,記者近兩年採訪發現,為節約開支,一些縣政府擺放在機關裡的花草、盆栽也不見了蹤影。

  信息化辦公、節水節電、辦公用具能修不換……別小看這一點一滴的節約,省下的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數據很能說明問題:通過厲行節約,溫州市港航管理局過去一年辦公經費同比下降18%,電腦耗材和印刷費分別下降50%和33%﹔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區的甘肅古浪縣,不合理的隱性開支從有到無,“三公”經費較2012年減少30%。

  勤儉持家:管住了嘴、邁開了腿,“緊日子”過成了常日子

  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各級政府必須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堅持過緊日子。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把每一筆錢都花在明處、用在實處。基層干部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提“緊日子”,說明厲行節約漸成常態,成為各級政府的制度安排和干部行動自覺。

  以前,陝西省延川縣永坪鎮每年接待的各類檢查較多,鎮裡接待上級,動輒就到飯店吃喝,當地干部苦不堪言。近年來,永坪鎮建起“廉政灶”,來訪者無論職務高低,一律吃簡餐,每人還需繳納20元的伙食費。

  “面條、燒餅、幾盤家常菜,就是市長、縣長來了,也是吃這些。”永坪鎮黨委副書記高東東說,過去他曾一晚要在酒店陪三撥客人,如今基本杜絕。在陝西,各鄉鎮已普遍建起“廉政灶”。

  在福建省連城縣姑田鎮,黨委政府為節約開支“自加壓力”,在嚴格執行接待標准的前提下,食堂用餐實行“拼餐制”。“如果一餐飯同時來了兩三撥客人,要是人數不多就鼓勵拼桌,裡外裡又能省下一桌飯菜。”鎮黨委書記伍功武說。

  “三公”經費持續下降,差旅費、會議費管理更加規范,各部門支出實行動態監控……各地多措並舉“勤儉持家”,“緊日子”過成了常日子。

  “以開會為例,現在可開可不開的會一律不開,並且盡量用視頻會代替集中開會,減少人力和相應的住宿費、會務費、餐費等。”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縣長龍飛鳳說:“就說我自己吧,隻要有女同事同出差,一定同住一個標間。”過去三年來,該縣的“三公”經費總支出,分別較上一年下降37%、4%和9%。由於執行了嚴格的公務接待制度,各單位都在食堂接待來訪,接待費用下降幅度很大。

  “緊日子”讓干部管住了嘴,也邁開了腿。公車改革后,許多地方政府部門取消公務用車。福建省永春縣安監局局長黃聰勝以前上下班都有公車接送,公車改革后,他從家裡找出了10多年沒騎過的自行車,每天騎車上下班。在縣機關大院,以前是轎車佔用自行車車位,現在成了自行車“唱主角”。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現在更多的干部又開始騎上了共享單車。

  量入為出:政府對己愈“摳門” 民生開支更“大方”

  “錢袋子”越收越緊,各級政府和干部們還過得慣嗎?省下來的錢又去了哪裡?

  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市市長宋希斌說,十八大以后,迎來送往大幅下降,鋪張浪費大幅減少,大家也習慣成自然,黨風政風都有很大轉變。

  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一律按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擠出更多資金用於減稅降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

  “三公”經費壓下去,民生支出提上來。在陝西省西安市戶縣,2016年“三公”經費較2013年下降900余萬元,壓縮下來的資金被用於民生領域,目前民生支出佔到該縣一般公共財政支出的88%﹔在大連,2016年“三公”經費同比下降33%,堪稱政府對自己“最摳門”的一年,而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卻達633.7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為72.8%,保持了近年來的高水准。

  龍飛鳳說,政府部門要習慣過緊日子,“三公”經費有些地方還可以再壓縮。她表示,應嚴格執行現有規定,嚴格預算約束、強化監督,把各項制度落到實處。此外,在恪守“節約不浪費”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制定壓縮辦法,保証正常工作開支。(參與採寫:周楠、王博、楊帆、潘林青、高潔)

(責編:王璐(實習生)、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調查

兩會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