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2017全國兩會

抓好“放管服”,實現“少假貨”

——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回應商事制度改革熱點問題

2017年03月10日23:21    來源:新華社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抓好“放管服”,實現“少假貨”——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回應商事制度改革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孫奕、譚謨曉

如何解決企業辦証難?如何實現“天下少假”?不誠信企業將遭遇何種懲戒?3月10日下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圍繞商事制度改革的熱點話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我國企業活躍度保持70%左右

市場經濟下,企業有生有死。張茅說,大數據監控顯示,目前我國企業活躍度保持70%左右。所謂活躍度,就是企業有招工、生產經營、購置設備的行為。

張茅說,伴隨去產能、清理“僵尸企業”,去年全國退出的企業一共138萬戶,每天有1.5萬家企業誕生、有3700家退出。

他指出,工商總局近年來重點扶持小微企業。抽樣調查顯示,每個企業能帶動就業7至8人,每個個體工商戶帶動2.9人就業。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去年市場主體增加1651萬戶、增加11%,促進經濟穩增長特別是穩就業目標得以實現。

今年10月1日前完成全國“多証合一”

如何解決企業辦証難問題?張茅說,推進市場准入便利化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在全國推進“多証合一”,計劃在今年10月1日前完成。

“所謂‘多証合一’,就是把一些不需要政府許可的証,使申請人在領取營業執照的時候能夠一次領取,減輕企業負擔,讓企業最多跑一次。”張茅說。

張茅說,我國營商環境雖然有所改善,但依然在世界上處於中游位置。改革關鍵要加強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路。

他強調,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包括“放管服”三個方面:“放”,主要是在市場准入便利化方面﹔“管”,是從過去以審批為主的准入監管、審批監管轉向事中事后監管﹔“服”,就是重點扶持小微企業,小微企業的經營、用工、融資等問題,都是今年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解決的問題。

“聯合檢查”讓企業不用天天應付檢查

張茅說,工商管理部門市場監管的職責綜合起來共有12大類,要把工商系統內部所有要到企業檢查的內容綜合起來,對企業進行一次性檢查,不用天天應付檢查。這樣既減輕了企業負擔、降低了政府監管的成本,同時也提高了對企業的威懾力。

“什麼叫聯合檢查?就是解決今天你去檢查,明天他去檢查,企業應接不暇的問題。”張茅認為,“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檢查改變了多年來工商系統巡查的觀念和方式。“不能說今天管商標的就檢查商標,明天管廣告的就檢查廣告。”他說。

張茅表示,爭取在今年年底前,使企業具備全程電子化申請登記和領取電子營業執照的條件。所有的工商市場監管內容都將納入到“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檢查中。對於沒有營業、沒有債權債務的企業實行簡易注銷,在全國范圍內推行,讓企業退出比較便利。

去年460萬戶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張茅說,去年有460萬戶企業因為違背誠信、沒有如實上報年報等情況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

一些企業反映,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是由於一時疏忽,主觀過錯並不大,但企業貸款、招投標、簽合同,乃至個人出行、買房買車、子女上學都處處受限,懲戒范圍太寬,對企業發展產生了一些阻礙。

對此,張茅表示,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有時候看起來過失不大,比如年報中出現漏報、錯報、少報,但是就會成為企業的不良信用記錄。這說明我們的社會信用體系開始對不守信企業發揮有效約束作用。

“做企業跟做人一樣要有誠信,不能有半點閃失。”張茅說,進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也有挽回的措施,可以通過糾正違法違規行為申請移出名錄。

他表示,下一步將改進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完善嚴重違法名單即“黑名單”。不僅僅是“異常”滿三年就要進入“黑名單”,比如出了生產安全事故、拖欠銀行的錢不還等,都要進入“黑名單”。

張茅說,當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都進入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就會進入公平競爭、秩序良好的時代,假冒偽劣、商標侵權、侵犯消費者權益等問題才能夠大量減少。

“天下少假”是努力的目標

“假冒偽劣商品對市場經濟的環境、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程度確實很深。”張茅說,去年僅假冒商標侵權商標案件就查處了2.8萬件。在網購的投訴中,五分之一是假冒偽劣產品。

“‘天下少假’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他說,已經出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於網購7日無理由退貨有相關規定,網購7日無理由退貨的具體辦法將在今年“3·15”時候正式出台。

大數據分析顯示,2016年對消費環境的正面評價比2015年提高了8.5個百分點。張茅表示,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老百姓的消費意願強,說明消費環境向好。

“在消費者投訴中,商品投訴約佔54%,服務約佔46%,基本上各佔一半。消費者投訴還是大量存在,服務投訴方面有所上升。”張茅說,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關系到13億多人。

“針對‘雙11’時有近三成企業先提價后降價、三星手機爆燃事件、蘋果公司侵犯消費者權益等問題,消協都主動約談,促使他們召回產品。”張茅表示,在網絡購物、健康用品、保健用品等消費者投訴比較多的重點領域,發揮消費者協會的作用非常重要,以更好聯系消費者,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責編:王璐(實習生)、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調查

兩會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