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2017全國兩會

說說我的融故事

2017年03月15日05: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李麗輝

              姜 潔

               宋 嵩

              魏 賀

              朱一梵

               許 諾

              趙婀娜

              王偉健

              高 炳

              江 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要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裡手。

從“筆尖流淌”到“鍵盤敲擊”再到“全副武裝”,從“紙媒時代”到“微博微信”再到“視頻、H5、VR全景”……今年兩會,包括人民日報、海外版、新媒體中心、人民網以及各社屬媒體在內的報網端微深化媒體融合,不斷推出內容和創意俱佳的產品。在傳播格局深刻調整、傳播方式深度融合的今天,且看我們如何做好“融報道”,講好“融故事”。

攜全副武裝 亮看家本領

李麗輝

第一次成為兩會報道的“融記者”,很新鮮也很辛苦。新鮮之處在於,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作為一個團隊,“麻辣財經”工作室要同時為新媒體和報紙提供不同產品,全方位報道好兩會。以前大家寫稿子不需要“露臉”,現在音頻視頻、H5動漫都得招呼,沒點“看家本事”還真不行。

今年兩會,“麻辣財經”的“麻辣姐”們,參與了4場視頻直播,不但採訪代表委員,自己還當嘉賓解讀政策……怎樣將兩會報道內容,在報紙和新媒體上更好地融合?“麻辣姐”們可是全副武裝、全員上陣。比如,“中國經濟怎麼看”相關報道,見報稿的標題是《中國經濟有底氣有信心》,中央廚房推送標題是《中國經濟增速新低,為何仍是“全球之首”?》角度有所不同、內容各有側重。后面這篇,還被翻譯成英文向海外推送。3月5日,“麻辣財經”第一時間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先是在新媒體推出《政府工作報告,哪些關乎百姓“錢袋子”?》搶了一個“快”,晚上又加了后續採訪內容,完成《降費“禮包”,你收到了嗎?》一稿,第二天在兩會特刊刊登。一次採集、多次生成,效率明顯提高。

(作者為本報記者、“麻辣財經”工作室牽頭人)

融合這條河 摸著石頭過

姜 潔

今年兩會,對於已參加了十多年兩會報道的我來說,宛如一次新生:

在報社中央廚房統一指揮下,由我牽頭的“一本政經”工作室先后制作了12個融媒體產品,其中包括3款多媒體“爆款”產品《2017我來北京開兩會》《當民法總則遇上哪吒》《厲害了,Word檢察官》。

這3款多媒體產品,都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比如《當民法總則遇上哪吒》,採用動畫形式呈現人們關注的民法總則草案,既生動有趣,又起到了普法作用,點擊量和受眾反響都很不錯。

此外,我們工作室還發了9篇文字類稿件,有5篇在特刊四版“融兩會”欄目刊發,實現了與版面的密切融合。

碰撞選題階段盡可能發揮團隊作用,讓大家大開腦洞、多提創意﹔選題確定后,由一名工作室成員負責撰寫腳本、與牽頭人一起全程跟進產品進程。這樣,既發揮了團隊作用,又激發了個體積極性。有了兩會的練兵,相信我們在今后的探索中將更熟稔。

(作者為本報記者、“一本政經”工作室牽頭人)

發力短視頻 創造新看點

宋 嵩

作為新媒體記者,報道兩會要有全新視角,從平面升級到立體,為的就是使用戶獲得更全面的視聽體驗、零距離的新鮮看點。

今年兩會有多場“部長通道”直播,為呈現最佳視角,凌晨4點半,我們就出發前往大會堂,排隊、安檢、進場、測試視頻信號,聯系前后方記者編輯,溝通口播腳本……每晚直播結束回到報社,無論多晚,我和同事們都要開個碰頭會,提前策劃第二天的直播細節。

短視頻也是今年兩會報道的發力點。我們在兩會期間上線了每日更新的原創短視頻節目《厲害了我的兩會》。這檔兩會新聞播報每期時長約5分鐘,首次運用虛擬場景技術,結合三維動畫特效,營造出視覺、聽覺的嶄新體驗。截至3月14日22時,該視頻節目共播放12期,全網累計播放量突破6000萬,用戶反響熱烈,形成了人民日報客戶端晚間新聞的最新“八點檔”。

(作者為本報新媒體中心記者) 

媒介新時代 我融故我在

魏 賀

從《搶票去聽政府工作報告》的直播H5到《當民法總則遇上哪吒》的創意動畫﹔再從《晨美麗的兩會聊天指南》短視頻到詩詞飛花令的小游戲……

兩會期間,中央廚房融媒體工作室的不少作品,再次驚艷了大家的朋友圈。回首過去半個多月與來自報社各個部門的小伙伴們每天起早貪黑的日子,再看看手上一個個融媒體產品漂亮的傳播數據,“累並快樂著”可算是對這次“融”兩會歷程的貼切注腳。

融,是身份角色的融。“融”時代要求編輯記者更關心用戶體驗、交互設計,能出腳本、寫文案,偶爾還要配音、出鏡。一天之中,我們的同事上午可能還是一個交互式新聞的產品經理,下午就變成了視頻導演。

融,也是理念創意的融。每個創意都是可視化組和各工作室集體頭腦風暴的成果,每件作品都是團隊協作的結晶。激發用戶點擊、分享欲望的“引爆點”,或許就藏在我們熟悉的動漫、電影和游戲中。

看到動漫作品中跳躍的畫面,想到在一行行代碼背后閃爍的智慧光芒,成為報社媒體融合發展的見証者和親歷者,何嘗不是幸事?

(作者為本報媒體技術公司可視化項目組負責人)

速度+深度 融合新維度

朱一梵

身穿沖鋒衣、腳踏運動鞋,左手穩定器、右手麥克風、腰別WiFi盒,脖挂照相機、肩背上網本……這是今年兩會人民日報全媒體記者的採訪標配。

一條新聞,同一時間、不同組合,向報紙、網絡、客戶端和中央廚房發稿,文字、圖片、聲音同步傳送,有現場、有分析、有背景——在歷年的速度、深度競爭之外,新聞報道維度的增加,是今年兩會“融”的顯著特點。

全媒體記者不僅是記者,還是直播員、主持人和攝像師。此外,全媒體設備全面向“輕、薄、小、移動”轉型,給記者採訪帶來了極大便利,幫助記者把新聞多形式、全方位地傳給受眾。

融媒體記者,就應該干嘛嘛行、做啥啥精。出稿速度要快、直播過程要穩、抓取素材要精、報道細節要准、搶新聞要狠,能單兵出擊,個個都是全能特種兵﹔團隊上陣,以一當十、配合默契,根據現場情況隨時切換崗位、彼此查缺補漏……

全媒體發展勢不可擋。我們在兩會的春風中加速奔跑,拼出“春風十裡”。

(作者為人民網記者) 

我是融小聞 請看融新聞

許 諾

“我是融小聞,請看融新聞。”這是今年兩會,讀者、網友掃描人民日報要聞四版“融兩會·講述”欄目二維碼后,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兩會期間,卡通形象“融小聞”的趣言妙語活躍在人民日報要聞版的視頻欄目中。卡通形象“融小聞”身穿正裝,充滿精氣神,略帶萌感,名字取“融合新聞”之意。他能說話、有動作,負責解讀中央政策、分析統計數據,將新聞話題通俗化、直觀化、動感化,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

我們推出的9期動畫視頻,均由編輯們自己設計形象、撰寫分鏡、配音制作,可以說使出了渾身解數。

適應移動互聯時代的快閱讀,並不意味著要舍棄優質內容,二者並不矛盾。短小精悍、鮮活快捷、“微言大義”的優質信息,更便於人們去閱讀。時政報道很嚴肅,但也需要通過創新使它們更有意思,增強融合傳播力、影響力。嚴肅的內容、思想,並不必然地與刻板的表達形式相綁定。從可視化到動視化,從白紙鉛字到視覺形象,時政報道也可以變得更有感染力。

(作者為本報要聞四版編輯) 

付出小辛苦 收獲大幸福

趙婀娜

下了夜班,休息兩三個小時,參加《兩會進行時》直播,下了直播,做兩會特別視頻節目《厲害了我的兩會》,節目制作完畢再趕回報紙夜班崗位……這就是我兩會期間的工作狀態。

一會兒是夜班特刊主編,一會兒是視頻節目主播,一會兒是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負責人,每天在不同角色間轉換。每當我帶著大大的黑眼圈和出鏡濃妝出現在夜班平台時,總會被同事們叮囑:“這樣連軸轉可不行”“別太累,注意休息”……

累不累?坦率講,累,真的累。但我很開心,因為能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大勢中,和同事們一起盡一份力,覺得很踏實。在新媒體日新月異的今天,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全能型編輯記者,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從這個角度上說,身體上的小辛苦不算什麼,心中的大幸福更能讓人感到充實。

自從兩會開始就一直沒見到過女兒,她在電話裡說:“媽媽,你們的節目還有那些好玩兒的H5,我們同學都看了,我為你驕傲,但我也很想你。”

(作者為本報兩會特刊七版主編) 

依托大平台 報道深又快

王偉健

3月2日,來自江蘇的人大代表陳靜瑜到達北京。作為“肺移植專家”,他如今是中日友好醫院的合作醫生。

當天,一位患者出現病危,需要立刻換肺。正好,湖南有肺源。陳醫生便讓遠在江蘇無錫的團隊立刻前往湖南取肺源。而轉運器官的綠色通道機制,恰恰是在陳靜瑜代表的多年呼吁之下建立的。3日上午,我趕到中日友好醫院,在與院方溝通后,進入手術室,拍照、攝像、錄音、採訪。

人民日報建立的融媒體工作室機制,此時就發揮了作用。記者准備圖文和視頻,發給“大江東”工作室,后台馬上進行編輯,一篇新鮮出爐的稿子通過“中央廚房”發布出來。除了新媒體,報紙編輯也在精心策劃報道,3月7日,《陳靜瑜代表——生命接力,器官轉運無縫對接》的“履職故事”刊發在人民日報上。

融媒體,在於融合平台﹔融記者,則要學習多種報道方式。這樣的融合報道,寫得過癮,干著來勁!

(作者為本報記者) 

視頻搭美文 報道更引人

高 炳

兩會期間,30余位海外僑胞受邀列席全國政協會議。採訪中,我們得知,許多僑胞在去年曾與習近平主席他鄉偶遇:習主席訪問波蘭時,華沙僑界熱烈歡迎﹔中捷元首互訪后,兩國在旅游、中醫、中文教育等領域的交往明顯熱絡﹔來自美國的僑胞陳榮華難掩激動,賦詩一首:“又是一年春來時,柳綠桃紅綻新枝。他邦夜夜家國夢,天涯朝朝總相思。”

多好的新聞素材!

在採寫《我曾在海外迎接習主席》的同時,我們為僑胞代表拍攝了視頻,以二維碼形式隨整版文章發布。與此同時,報社各媒體平台融合聯動:人民日報客戶端、海客新聞客戶端、人民網、海外網、“學習小組”公號、人民電視等媒體平台立體傳播圖文影像﹔韓國《亞洲經濟》、美國《美南日報》和《日本新華僑報》等海外媒體也主動轉載報道和視頻,將兩會涉僑新聞傳播到海外。

通過此次實踐,我體會到:記者做一線採訪時應有“融媒意識”,搶抓適合多平台發布的新聞素材﹔各媒體平台應根據自身特點,整合渠道共享資源﹔注重優質內容策劃,因為內容仍是核心競爭力。

僑胞幾度家國夢,難忘拳拳赤子心。兩會報道有溫度,中國故事有廣度。

(作者為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用好全媒體 打個漂亮仗

江 聃

“后方編發速度真快!”“前后方的協同配合太默契了!”這次兩會,在新聞快訊推送方面,我們在財經証券網站中幾乎都是全網首發,受到了不少媒體同行的贊譽。作為証券時報兩會報道組的成員之一,榮譽感油然而生。

遇到每個採訪對象,身在一線的我們都是“一採一拍”,第一時間將視頻、圖片、文字傳回后方,多渠道發布。VR全景圖像、小視頻現場直播,以網絡快訊的形式,第一時間播發消息﹔系列圖片緊隨其后,反映代表委員風採和兩會氣象﹔隨后,深度、系統、專業的報道,次第呈現報端。

實際上,媒體融合是核心內容和基礎平台的互相融合、同時發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線記者、后方編輯密切協作、無縫對接尤為重要。報道組的“老人”都反映說,前后台的磨合更加順暢了,我們的全媒體報道打了一個漂亮仗。

媒體融合不僅僅是傳播技術革新,更是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題中應有之義。相信我們在今后的日常報道中,也可以做到“心手合一”。

(作者為証券時報記者)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15日 15 版)

(責編:王璐(實習生)、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調查

兩會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