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017全国两会

文体生活更丰富了(数说获得感)

2017年03月12日04: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奥运冠军邹凯委员:

我从3岁开始接触体操,9岁进入竞技体操的世界,这20多年间经历和见证了中国体育的巨变。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关于发展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讨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人从观看、欣赏比赛到走进运动场,亲身参与、体验运动的乐趣。

如今在国内,人们的健身意识增强了,对孩子的培养也不再局限于书本上、课堂里,更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走出去、动起来。我们近些年与幼儿园合作推行的“快乐体操”,就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也在逐步改变人们此前对体操运动的偏见。

不仅仅是体操,2008年北京奥运会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健身热情,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使人们的运动选择变得更多。可以预见,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为中国体育带来又一次大发展大变革。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运动,享受快乐,健康体魄。

(本报记者 季 芳整理) 

江西省文联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龙红代表:

近年来,基层文艺院团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县市级的文艺剧团是传递城乡文化的枢纽,通过“文化送下乡”,可以把精致优秀的文化产品和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展示给最基层的普通群众,从而缓解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大大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在长期的工作和调研中我发现,如今如火如荼的“文化送下乡”等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因政府给的资金有限,演出队伍人员要严格控制,导致送下乡的文艺作品质量不高;有些优秀的作品因为对场地要求难以满足、成本又过高,根本送不到基层;还有一些文艺院团因为生存问题和经营问题,对于公益性质的演出活动难以介入也兴趣不大。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大对基层文艺院团的建设,用事业平台和荣誉感来培养和留住人才。同时打通各级院团的互助通道,基层院团可通过移植学习等方法,将国内那些较高思想性、艺术性的文艺作品送到最基层,从而拉近城乡文化差距,使得优秀的文艺作品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本报记者 曹怡晴 魏本貌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12日 05 版)

(责编:王璐(实习生)、袁勃)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两会调查

两会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