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017全国两会

热点热议

2017年03月12日04: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怎样更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贵州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代表

让群众分享更多绿色福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启动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贵州铜仁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立足全市生态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是要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让群众从中分享到更多“绿色福利”。我们立足铜仁实际,坚持走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不摊“大饼”,多蒸“小笼”,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突出“小桥流水”,彰显“小家碧玉”,丰富“小城故事”,让城市和乡村更美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本报记者 汪志球 郝迎灿)

江苏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代表

要让群众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

生态文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关键要立足当地实际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就宿迁而言,我们主要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第一发展战略,重点做好“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三篇文章。“深呼吸”是把让居民享受清新空气作为城市建设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看绿化”是指集中打造沿大运河、沿古黄河、环洪泽湖等五大生态走廊,构建生态保护屏障体系、绿色生态产业体系,让市民出门即赏景、推窗即见绿。“见清水”是在全市2045条大小河道全面实行河长制,整治黑臭水体,建设生态河道,如今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湖区生态得到明显恢复。

(本报记者 申 琳)

福建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代表

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在细节中

环境保护是全国各地共同面临的大课题,福建既有突出的生态优势,也有明显的生态脆弱性,对生态环境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去爱护。以莆田为例,我们提出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上作示范,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在发展绿色产业上作示范,加快构建低碳循环、集约高效的绿色产业体系;在弘扬绿色文化上作示范,牢固树立起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生态文明的落实在于坚持绿色发展,这体现在产业布局、项目取舍、城市发展、乡村建设等细节中。实践证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只要路子走对了,生态美和百姓富可以相互促进。

(本报记者 何 璐)

山东淄博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代表

尽快出台国有林场条例

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维护生态安全、培育后备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林业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国有林场的法律法规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严重影响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

当前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全国31个省级方案已全部通过审批,各地国有林场改革蓬勃发展,为解决新形势下依法管理国有林场的问题,建议在现有《国有林场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出台更具法律效力的《国有林场条例》,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更好保护国有林场合法权益,确保国有林场改革于法有据,从根本上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申少铁)

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彪委员

做好环境保护“加减法”

环境污染问题,首先是发展质量的问题。如何解决产能过剩是现阶段亟须思考的重要课题,建议从改变政绩观抓起,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其次是发展规划的问题,建议处理好城市与环境的关系,在城市里多建公园,在城郊结合部多建绿地,给百姓腾出更多生活空间,做好环境保护“加减法”。需要强调的是,精准扶贫特别是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扶贫是难中之难。从实践来看,生态恢复是“水”,产业扶贫是“舟”。没有生态恢复,产业扶贫就是空中楼阁,没有产业扶贫,生态恢复不可能一劳永逸,可能会再次恶化。所以在扶贫工作中,既要生态改善也要产业扶贫。 

(本报记者 吴 勇)

江苏盐城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秦光蔚代表

耕地质量纳入法治管理

民以食为天。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被摆在重中之重,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虽然我国土地法律制度不断完善,许多法律法规均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制定了一定的保障制度,但是若干法律中只有零星的表述,执法权不清晰,不能系统地保护耕地质量。建议尽快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法》,将耕地质量纳入法治管理。建议首先要明确耕地质量保护主管部门,改变当前耕地质量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确定统一标准,避免目前多种分级标准同时应用导致的混乱;强化工业污染点源监控,防止和减少工业“三废”进入农田,合理施用肥料、农药、农膜等投入品,防止和减少面源污染;全面开展耕地普查,实行长期监测。

(本报记者 姜 洁)

怎样打好蓝天保卫战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委员

加强大气污染气象预警

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推进雾霾防治,社会对大气污染防治非常关切。我们要认识雾霾防治不会一蹴而就,要着眼长期防治,统筹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理性科学开展雾霾防治。同时,我们要坚持长期严治与短期重防并举,相关部门要从社会公众日常需求出发,努力做好对每次霾天气过程的把握。加强大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预警,加强霾天气的信息发布,及时指导公民应对,实现“雾霾防治”过程和成效的最佳社会认同。

(本报记者 李 霞)

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伟伦委员

加快探索雾霾分解机制

科学治霾,既要控制雾霾产生,还应研究雾霾的分解机制,把已经产生的污染物分解吸收。从全球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角度看,雾霾是有可能分解的。雾霾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气溶胶等污染物,但哪些可分解雾霾,尚无相关研究,如能发现,人类就能主动采取措施,把已产生的雾霾降解干净。建议尽快科研立项,加快探索雾霾的分解机制。既搞清楚“雾霾从哪里来”,又弄明白“雾霾能向哪里去”,这就能更好改善生态环境。

(本报记者 刘诗瑶)

国土资源部物化探研究所王学求代表

精准扩大联防联控范围

雾霾治理任重道远,目前,我们一方面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河北保定、廊坊两市共18个县市区划为禁煤区,另一方面运用经济政策,以价格调节机制奖惩企业。我们还需精准扩大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范围。比如黄土高原上空气湿度是百分之十几,华北平原空气湿度是百分之五六十,同样的排放在高原不凝结,如果不治理,流散到平原就可能形成严重雾霾。所以联防联控只谈京津冀不行,周边高排放地区都应纳入。

(本报记者 张 璁)

天津市环保局原总工程师包景岭代表

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政策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有必要采取比大气污染防治法更严格、更有效的政策制度,制定特别应对办法。具体来说,建议设立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编制总体规划,协调解决重要问题,逐步实现三地的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应对措施统一。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违法失职部门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明确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律责任,加大惩治力度,真正起到威慑作用。 

(本报记者 靳 博 丁雅诵)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代表

强化城市工业污染的关停改转

如何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空气质量的改善,已是当务之急。建议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联席机制,对雾霾治理拿出周期性规划,定期评估治理效果。建议进一步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对城市工业污染强化“关、停、改、转”等措施,对高排放企业进行深度治理,同时加强工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力度,提高行业排放标准,强化对高排放车辆的监管等。我们还可以从“治、管、控”入手减煤量、控煤质,全面加大燃煤锅炉取缔力度,调整城市能源结构,继续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范围。

(本报记者 张 烁)

吉林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车黎明委员

大力推动电采暖

露天焚烧秸秆和雾霾天气有直接关系,要想禁止,就必须把秸秆当做资源,加以综合利用,无论是还田、发电,还是饲料、生产沼气,关键是推广速度要加快。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把试点范围从县扩大到省,再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模式,进一步推广到全国。解决雾霾问题,还需要大力推动电采暖。在东北存在着风电无法上网、发电能力闲置的问题,国家应该把这部分电能运用起来,把东北地区的电能输送到华北地区。采用电采暖能够大量减少燃煤采暖,是效果非常显著的治霾措施。

(本报记者 许 晴)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总经理雍瑞生代表

着力优化能源结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雾霾形成主要是因为煤炭使用量过多,特别是小型燃煤锅炉和散烧煤。应当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煤炭,大幅度压缩煤炭使用量。对此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能源结构调整路线图、时间表,稳步推进结构调整,直到可再生能源能够替代煤炭等传统能源,成为供能主体。推进能源结构改革,最关键的是体制机制改革和价格改革,对此国家应给予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更多优惠政策。

(本报记者 王云娜 陈亚楠)

协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委员

加速以气代煤扶持清洁能源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提出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但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市场的扩大,面临资源、技术、体制等障碍。建议国家层面加大对大型燃机国产化的研发投入,尽快掌握燃机核心技术,降低主机设备成本,降低燃机维护费用;气价方面落实国家天然气输配价格机制(包括城市燃气),授予省、市、县域沼气和生物天然气独家建设和经营权,气源供应应市场化、多元化,做到供应充足,价格合理。 

(本报记者 王伟健)

广州大学教授王筱虹代表

让守法成本“跑赢”违法成本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政府工作报告振聋发聩。我们应进一步给环保部门监督行为充分赋权,提升监督效能,同时明确责任,未尽职的要强化问责。我们还应注重优化大气治理的法律制度。因任何监管都不可能做到100%覆盖,所以充分考虑企业利益显得很重要。如果守法成本更低,企业就更容易守法;如果违法成本更低,就可能铤而走险。建议对环保守法企业给予更多税费减免优惠,并在技改、融资上给予政策倾斜,让守法成本“跑赢”违法成本。

(本报记者 贺林平)

怎样更好打造健康中国

湖南郴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冬竹代表

既要看病更要“看人”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重拾医患之间的信任。医生在给病人看病的同时,更要“看人”,要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关怀。如今有的医生患上了“职业冷漠”,缺乏同情心,和病人打交道往往“就病论事”,没有“因病看人”。例如有的医生只顾开对症但价高的药,以及花费较高的检查检测等,但并未考虑到患者家庭贫困等因素。涵养尊重生命的价值观,胸怀仁爱之心,这一堂课一定要在医学教育、医学实习这两个环节补上。学校教师和实习指导医生不能只顾着传授理论和技术,更要把爱注入未来医生的灵魂。

(本报记者 侯琳良 姜 洁)

重庆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彭静委员

将家庭教育立法纳入规划

相比缺衣少食的物质匮乏,留守儿童更缺乏的是爱和关怀。家庭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最根本教育,关乎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目前在国家尚未立法的情况下,重庆率先以地方性法规的方式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于2016年9月开始实施,规定留守儿童的父母“每周至少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一次”“每年至少要跟孩子团聚一次”,这都考虑到关怀和陪伴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国务院法制办将家庭教育立法纳入规划,希望这部能给留守儿童以呵护和温暖的法律早日变成现实。 

(本报记者 史晓韵 朱悦俊)

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王勇峰委员

加强协会在体育赛事中的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在2014年底取消了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赛事审批,鼓励社会组织、民间力量参与办赛,激发了民间对于体育赛事的参与热情,但是新的问题暴露出来。比如企业办赛的质量和流程监管难以保障,企业在与地方政府对接时也会遇到一定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加强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行业协会在制定赛事标准、进行相关人员培训、服务规范企业办赛等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其次,需要出台进一步的细则来解决企业与地方政府在办赛过程中的对接问题,保证符合标准的企业可以获得政府更多的支持,让企业的办赛之路走得更加畅通。

(本报记者 季 芳)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12日 11 版)

(责编:王璐(实习生)、袁勃)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两会调查

两会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