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海萍
2018年03月03日07:37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3月2日在北京舉行,眾多中外記者參會,社會廣泛關注。大會發言人王國慶介紹了本次大會的情況,並就中國經濟走勢、民主監督、農民增收、“一帶一路”等熱點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中國經濟“顏值”高,“氣質”好
“盡管去年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但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好於預期,不僅‘顏值’高,‘氣質’也相當好。具體表現在運行穩、就業穩、物價穩、國際收支穩,同時結構趨優、動能轉換、效益提升的態勢更加明顯。”王國慶說,2017年中國交出了一份很提氣的經濟年報,經濟總量突破82萬億元,幾乎相當於全世界GDP排名第五至第十名的總和。
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王國慶表示,一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二要堅決防范各種風險﹔三要務求改革取得實效﹔四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要切實完善民生保障機制。同時,還要有高標准、嚴法治和好文化。“沒有高標准就不會有高質量﹔有了高標准還必須有嚴格的法治保障﹔好文化就是要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王國慶說。
實現鄉村振興,決勝脫貧攻堅
王國慶介紹,今年全國政協確定的10個重點協商議題當中就有兩個是關於“三農”的,一個是“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問題”,另一個是“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鄉村振興戰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升級,是一個全面振興的綜合概念,內涵十分豐富。它既包括了經濟、社會、文化振興,也包括治理體系創新和生態文明進步。”王國慶說,鄉村振興要順應農民的新期盼,要立足國情農情,堅持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匯聚全社會支農助農興農力量,協調推進城鎮化鄉村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給百姓更多“獲得感”
民生是全國政協重點關注的議題。
“醫改事關千家萬戶,是關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王國慶表示,步入“深水區”的醫改依然有很多問題和難題需要去破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對生活質量、健康安全的期許會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而且還希望少生病、不得病,這必然帶來更高層次、更廣覆蓋范圍的全民健康需求。
講到生態環境治理問題,王國慶說,生態環境出問題的根在於增長方式的粗放、生產方式的落后、生活方式的不環保。大氣污染防治和經濟發展、保障民生並不矛盾。綠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銀山。
人民政協事業步入新時代
“人民政協始終堅定地支持改革開放、服務改革開放、參與改革開放,為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貢獻。”王國慶說,在過去5年,全國政協完善了協商議政格局、強化了民主監督職能、拓展了團結聯誼工作、加強了履職能力建設。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一系列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這是新時代推動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王國慶說:“進入新時代,人民政協將更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堅守定力、埋頭苦干、務實進取,努力為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獻策,不斷譜寫人民政協事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