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財經:動力變革,助中國經濟“顏值高氣質好”

曲哲涵

2018年03月03日21:06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2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在談到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和未來發展前景時,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表示,2017年中國經濟年報相當提氣,委員們認為中國經濟不僅“顏值”高,“氣質”也相當好,結構趨優、動能轉換、效益提升的態勢更加明顯。

  “顏值”高、“氣質”好,一個說的是外在,一個說的是內在。內外兼修,表明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特別是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為中國經濟的“顏值”和“氣質”增色不少。

  這一點,從百姓生活的新變化中也可以明顯感受到。前幾天,北京市公布了今年第一期新能源汽車“搖號”結果,共5.4萬人獲得個人新能源小客車指標,3000個單位新能源汽車指標也被“一搶而空”。“北京新能源汽車全年就6萬個指標,第一期就搶光了,這也太火了!”面對如此火爆的場景,很多人直呼沒想到。

  新能源汽車炙手可熱的背后,是一個大產業的崛起。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實現了產業從培育期進入成長期,技術從跟隨到並行、領跑的轉換,已連續三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保有量約180萬輛,佔全球的50%以上。

  像這樣由創新激發的經濟新動能,正擴展到越來越多的領域,也不斷融入到百姓生活的一點一滴,成為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動力變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從單純追求總量擴展,轉變為適應人們更高標准的、更加多樣化的需求。

  “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把握內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首席專家魏禮群認為,三大變革中關鍵是加快動力變革,要從以前過度依賴資源環境的發展方式,轉向更多依靠人力資源、智力開發與科技進步的發展方式,使創新成為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的強大動能。

  推動“三大變革”的核心目標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把過去過度依賴自然資源的發展方式,轉向更多依靠創新、依靠人力資源和智力開發的發展方式,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之所以突出地強調動力變革,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在要素成本上升,環境問題嚴峻,經濟全球化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政府主導、要素投入、投資拉動的傳統增長方式,不僅無法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而且會使高產能、高庫存、高杠杆、高成本、低效率、低質量等結構性矛盾繼續累積,進一步加大經濟金融風險。另一方面,在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不斷出現,國際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把自主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以人才強國作為第一資源,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可以說,動力變革既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的前提條件。”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林兆木表示,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顯著特征,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壯大國家經濟實力的基本路徑。

  林兆木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興起發展,我們在發展進步,發達國家也在發展進步,而且可能進步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抓緊時機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有可能拉大同世界現代化國家的差距。而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尤其是動力變革,正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和目的。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認為,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需要從四個方面著力:一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二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質量,發展新經濟、新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實行更高水平、更全面的開放,更好的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四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重點是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

  “高質量發展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應從這樣一個‘制高點’來審視三大變革。提高人的能動性,進而造就一代‘能動的人’,是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強調,在推動動力變革的過程中,要重視人的發展,注重激發人的活力,尊重人的價值創造,完善人力資本流動機制,保護科技人才創新、企業家創業的積極性。(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曲哲涵)

(責編:曹昆)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