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4日04: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
朱永新 |
振興制造業是經濟“脫虛向實”、良性發展的關鍵,需要大量多層次、高素質的技能勞動者。但我們通過調研發現,目前技能勞動者供給與需求相矛盾,難以實現產業與職教共同發展,難以為產業轉型升級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基礎性人才和人力資源支撐。
職業教育與產業改革如何融為一體?如何應對當前普遍存在的職教與產業“兩張皮”、“校熱企冷”等突出問題?如何通過發展職業教育,營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2017年,“職業教育改革助推制造業發展”成為民進中央的年度重點考察調研選題。通過調研,民進中央提出建議,應從改革國家職業教育管理體制頂層設計入手,設立機制統籌教育部、人社部和其他相關部委、行業協會、企業的各類資源,實現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的綜合配置、協調發展。
同時,還應鼓勵行業企業參與,釋放多元辦學主體積極性。設立行業企業參與實習實訓准入制度﹔參與職業教育的企業能享受教育費附加返還以及其他財政補貼(補償)政策﹔在科技項目立項、成果評定時將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作為一項評價依據。
職業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最有效的路徑。我建議,設立“大國工匠獎”,營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和尊重技能勞動者的社會氛圍。
(本報記者 葉曉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