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4日08:56 來源:人民政協報 手機看新聞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在心血管麻醉方面頗有建樹﹔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干部和九三學社社員,他積極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建言獻策,熱心少數民族地區健康教育,力爭改變少數民族地區不良的飲食習慣。他就是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敖虎山。
見到敖虎山委員的時候,他正認真修改提案。這是一位氣宇軒昂、風度儒雅的中年醫生。
“作為一名新任全國政協委員,我不僅感受到榮譽,更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敖虎山與記者侃侃而談,“委員應從老百姓角度出發,把百姓關心、熱議的民生問題帶到會上,當好百姓和政府之間的一座溝通‘橋梁’。”
“我是2007年加入九三學社的,后來成為北京市政協委員,參政議政也有10多年了。”敖虎山嗓音略帶磁性,“從醫院科室裡走出面向社會,目的是盡量從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的角度來發揮一技之長,向老百姓傳遞健康理念,推廣健康方法,促進全社會健康水平整體提高。”
正是基於這種責任感,敖虎山不僅一直致力於推動心肺復蘇技術普及,還組織策劃了“心手相連點亮生命”全國心肺復蘇普及培訓公益活動,“實施正確的心肺復蘇搶救,不僅能拯救一個人的生命,更是給其身后無數的家庭帶來幸福。目前我們已經在全國成立了70多個心肺復蘇辦事處,累計培訓人數達10萬余人。”
然而,在敖虎山看來,目前的培訓量對於這項能“救命”的技能來說,仍然非常低,“推廣心肺復蘇術還是需要政府、社會各方,大家形成共識,一起去做。”敖虎山表示,在今年的北京市兩會上,他提交提案,建議在北京更多的建筑物、人群密集場所配備除顫儀,完善除顫儀配備標准,加強除顫儀配備力度,推動心肺復蘇技術普及。
“使命引領未來。不論走多遠,都不能忘了來時的路。”作為一名少數民族(蒙古族)委員,敖虎山也時刻關注著少數民族群眾的健康問題。近兩年,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奔走在廣袤的民族地區,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送醫送藥、健康講座等公益服務。“2017年,我們組織了天山南疆行,把義診心肺復蘇健康講堂和基層巡講送到廣大少數民族貧窮地區去,真正體現出健康精准扶貧的成效。”
當記者問及敖虎山今年全國兩會都關注了哪些熱點時,他表示,將針對百姓反映強烈的“大處方”“濫檢查”問題,建議加快推進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支付方式,從機制上打破收入與處方之間的利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