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4日電 (記者夏曉倫)“穿透式監管”構成了2017年的監管關鍵詞,去年以來,銀監會、証監會、保監會在一些規范性文件中頻繁提到“穿透”一詞,穿透式監管也擴展到了很多層面。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証監會副主席姜洋4日向人民網記者表示,多年來,証監會一直在推進穿透式監管工作,主要是“一戶一碼”和開戶實名制,這些都是穿透式監管的基礎。而從運行效果看來,穿透式監管能夠促進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這一經驗也得到了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証監會組織的認可和好評。
據了解,2017年10月,中國証監會應邀向國際証監會組織介紹穿透式監管的相關經驗。
“穿透式監管是中國的經驗、中國的智慧,來自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姜洋告訴記者,我國不能完全照搬、照套國際資本市場的經驗。我國的文化背景、經濟發展階段,以及整個經濟發展與資本市場的環境,都與發達國家幾百年來形成的資本市場有很大不同。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一定是在借鑒國際市場經驗的同時,根據中國國情與特點來設計自己的市場制度。
他還坦言,在滬港通、深港通的初期,各方認識並不一致,未實行一戶一碼制度,但通過不斷溝通與互相理解,各方形成了共識,無論是港交所還是滬深交易所,都認為這是有利於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一個好辦法。
姜洋介紹稱,去年9月,港方發布了對外的征詢意見,參與滬港通、深港通交易的“北上資金”,要實行一戶一碼實名制。“就和我們的穿透式制度接軌了,實際上就是接受了我們穿透式監管的基本概念。”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