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類政治文明貢獻中國智慧(俠客島·兩會觀察)

東方秋白

2018年03月05日05: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每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的“下團組”講話都是熱點。“三嚴三實”、構建 “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都是在“下團組”講話中首先釋放。

  這不,就在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在聽取發言后發表重要講話。這也是他在今年兩會上的首次講話。

  他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並用三個“新就新在”具體展開這一制度的特點。他指出,這一制度不僅符合當代中國實際,而且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並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

  總書記對“新型政黨制度”的定義,對三大特點的概括,“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的判斷,邏輯清晰、說理透徹,展現出高度的制度自信。

  對“新型政黨制度”的自信,有著扎實的根基。因為中國“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庄、惡性競爭的弊端”,“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於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

  而這三個“弊端”,主要是“舊式政黨制度”的硬傷﹔這三個“有效避免”,恰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中國的政黨制度對其他國家極有參考價值,這無疑是習近平今年兩會首次講話所釋放的重要信號。

  講話時時新,精彩年年有。統計發現,2013年至2017年的全國兩會,總書記30次“下團組”,每年6次、每次均有講話。30次“下團組”講話,尤其“首次”講話極受海內外關注。如5年前的兩會,是習近平履新總書記后參加的首個全國兩會。當年3月4日,他在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會上,首次以總書記身份在兩會上講話。會上,他談到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時至如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而“創新”也成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由此不難看出,總書記“下團組”講話,影響極為深遠。

  五年后的3月4日,作為“換屆之年”兩會上的首次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暢談“新型政黨制度”。相信,這一講話同樣必將影響深遠,不僅影響中國,還將影響世界。

(責編:沈泉池、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