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用制度創新蹚出新路(新聞眼)

本報記者  張慶波  鄧  圩  姜  潔

2018年03月05日05: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中央有關部門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編制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按程序報批,審批通過后將正式公布。”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王國慶的“爆料”讓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人們精神為之一振。

  今年參加兩會的港澳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拿出了多個議案提案。在首次開啟的“委員通道”上,來自香港特區的李文俊委員還不忘抓住機會,給粵港澳大灣區“打廣告”。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灣區建設如能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必能發揮強勁的引擎作用。”來自香港特區的蔡冠深委員說。

  “部署建設大灣區,不能隻求最大,還要盡可能消除制度壁壘、填平制度鴻溝,實現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制度創新。”來自澳門特區的馬有禮委員在發言中說,目前區域內還存在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協調不夠等問題,亟須在制度創新上先行先試。

  蔡冠深強調,必須突破以往傳統的合作模式,弱化以至消除由於行政區劃不同而造成的隔閡。

  今年兩會上,香港特區工聯會4名代表委員帶來的12項議案提案,均拿出了與大灣區建設有關的具體意見,包括完善港人內地就業保障,促進大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更加通暢。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能幫助港澳地區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我們既要把握好機遇,也要立足現實推行改革,不可急於求成,更不搞花架子。”馬有禮說。

  來自廣東團的人大代表也在熱議這個話題。有代表說,廣東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契機,為廣東經濟騰飛注入新動力。

  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代表告訴記者,粵港澳大灣區將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這些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綠色經濟,會成為一個集創新、協同、服務於一體的城市群,對全國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05日 12 版)
(責編:沈泉池、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