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曉磊
2018年03月07日10:55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一位政協委員的法治心願
“一個完整的未成年人法律體系,應當由三根柱子構建而成,即福利、保護和司法。”提到未成年人保護的話題,王鋒侃侃而談。
“我在調研的時候,遇到過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這裡面有很多傷害未成年人人身和其他合法權益的案例,一般不想讓媒體報道出來,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說起調研經歷,王鋒也會謹小慎微。
王鋒的這種“嚴謹”,不僅體現在採訪的過程中,也體現在他為全國兩會准備的提案中。
今年,王鋒帶來了三份提案,分別是關於物流配送從業青年的職業保障和職業發展、規范管理婚戀平台、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
“提案裡提到的內容,我們前期都有調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並且提出了可以落地的具體建議。”王鋒說。
三份提案,都關乎青少年,都經過認真調研。這些工作背后,正是王鋒曾多次提及的一個法治心願。
關注未成年人保護
“必須要正視的是,當前社會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留守兒童,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階段性問題,問題既然出現了,我們就要去面對和解決。在這方面,黨和政府是下了很大力氣的。”王鋒說。
王鋒注意到,近年來,未成年人保護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專門增設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專章,規定了訴前社會調查、附條件不起訴、輕罪犯罪記錄封存等特別程序,初步構建了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的基本框架。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修改了與未成年人有關的5條罪名,針對社會普遍關注的虐待、性侵兒童等問題作出了規定,加大了對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權利的違法犯罪的懲處力度。
2017年,民法總則完善了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真正體現了國家監護的兜底作用,細化了監護權轉移的程序,讓監護制度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同時,政策層面的進步也有目共睹,例如,2016年,國務院先后發布了《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確保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在成長中得到關愛幫助。此外,在網絡安全、校園安全、校車安全等方面,各級政府也都作出了很多的努力。”王鋒說。
不僅如此,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也讓王鋒倍感欣慰,“‘女童保護’等很多專業的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都參與了進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進步”。
推動兩部法律修改
王鋒曾經多次談起過自己的法治心願——能夠盡快地構建起涵蓋福利、保護、司法在內完整的未成年人法律體系。
“福利是普惠性的,是面對所有未成年人的﹔保護是針對特殊情況需要重點關注的未成年人的﹔司法是事后的,一旦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或者輕微涉罪,能夠通過有效的教育和矯治,讓他們重新步入社會。”王鋒介紹。
“目前,我國制定了兩部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即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們的想法是,適時推動修改這兩部法律,將這三個內容涵蓋進去。”王鋒說。
王鋒希望,可以將這兩部法律的修改列入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目前,團中央已經有了初步的考慮:
將未成年人保護法適度福利法化。團中央建議,在法律中增加兒童福利的內容,其中的核心是增加政府保護的章節,“目前,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政府保護的內容是穿插在社會保護當中的,建議通過設立專章的形式,體現政府的職責和擔當,而且,我們國家社會發展至今,各級政府有能力也有責任去做這個兜底的工作”。
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進行少年司法法改造。對於未成年人犯罪,不只是要預防,還要立足於矯治,這就涉及到少年司法的特點,就是“提前干預,以教代刑”。“我們不主張把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簡單以入刑的方式來懲罰,但又不能對一些有著惡劣行為的未成年人一放了之。因此,這就需要有一個中間的過渡措施,通過一系列保護處分措施來替代刑罰,比如,改革收容教養制度、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強化司法訓誡實施等。總之,應當立足於教育和矯治,而不是懲罰”。
提案均關乎青少年
今年2月5日和6日,團中央在網絡直播平台開展“青年知兩會”直播答題,面向青少年普及“兩會”和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知識,共吸引了753.5萬青年網友參與。而且,答題中的評論也基本都是正面的。
“能有這麼多青年網友參與,非常不容易,也可以看出,青年政治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王鋒說。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團中央在京舉行了2018年“共青團與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邀請14位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圍繞“拓寬新興青年群體社會參與渠道”主題,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興青年代表進行交流。
當下,新興青年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但由於目前體制內的組織吸納和參與渠道不多,有的利益訴求得不到有效表達,有的渴望回報社會卻缺少合適平台。
“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作用,通過思想引導、情感交流、組織吸納等方式,把新興青年納入有序的社會參與機制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是保証包括新興青年在內的全體青年有更多獲得感的重要課題。”王鋒說。
王鋒還介紹,目前在上海等地,嘗試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配備青年事務助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及時溝通了解青年訴求和民情呼聲,引導青年有序社會參與。“如果條件成熟,可以在更多的地方去推廣”。
王鋒帶來的三件提案,也都與青少年有關,而且每份提案都堅持了一個原則:把一件事情說清楚並提出可以落地的建議。
在王鋒看來,提案越具體越好,一個提案就說一件事情,提出的建議一定要可行,能夠落地變成具體的政策或者法律法規。
“例如,我在規范管理婚戀平台的提案中提出,如何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打擊不規范的婚托等行為。我希望,能夠加強行業監管和市場管理,引導婚戀平台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注重個人信息安全,通過規范注冊登記的程序等措施,確保青年權益得到保障。”王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