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話擔當·協調發展

2018年03月09日05: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馬乙四夫代表(青海省循化縣查汗都斯鄉紅光上村黨支部書記):

防止脫貧又返貧

從近幾年青海循化縣的脫貧實踐看,要根據貧困戶不同情況對症下藥。建議在精准脫貧中,堅持物質精神“雙脫貧”,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將救急紓困和內生脫貧結合,既扶“口袋”,也扶“腦袋”,以授人以漁的方式幫助貧困戶找到致富門路、鞏固脫貧戰果。比如讓有勞動能力的人到農家樂、超市等村辦企業就業,扶持資金入股集體資產,每年獲得分紅。

貧困地區大多條件艱苦,脫貧摘帽后實現可持續發展擔子很重。防止脫貧又返貧,建議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相應政策激勵和資金支持,找准貧困地區“窮根”,增強發展后勁。

(本報記者  何  聰  鄭  軼整理)

李穎川委員(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

增加全民健身場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強調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場所和設施。建議今后繼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體育活動,構建新時代群眾體育新格局,以省、市、縣三級聯動為抓手,動員社會和市場各項資源,把體育賽事發展成體育文化節,營造全民健身氛圍﹔加大全民健身設施方面投入,大力建設“六個身邊”基礎工程,進一步提升全民健身的設施、服務和科學指導水平﹔繼續為群眾搭建賽事平台,並支持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賽事。

此外,還要以創新促進發展,實施科技助力全民健身計劃,發揮諸如人工智能等科技產品在健身領域的作用,提升全民健身的科學化水平。

(本報記者  李  碩整理)

陳建軍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廳長):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生命工程,更是歷史性工程。廣西地質災害點多面廣,防控難度大,資金來源渠道單一,防治經費不足,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建議國家明確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來源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機制,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地質災害防治領域﹔通過鄉村規劃等政策扶持引導,鼓勵受災搬遷戶自力更生,由中央財政予以適當補助等﹔將農村地質災害隱患治理納入精准扶貧工作范疇,將村屯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工程治理與村屯排水、供電、修路等作為精准扶貧工作內容﹔建議在國家層面將廣西列入重點扶持省份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

(本報記者  龐革平  劉佳華整理)  

王紅紅委員(江蘇淮安市副市長):

讓京杭大運河重現光彩

京杭大運河貫穿中國南北數千裡,縱橫古今數千年,至今奔流不息、造福人民。然而目前沿線城市在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中,普遍面臨建設機制不夠完善、沿線城市協作聯動較弱、缺乏國家層面專項保護資金、運河污染隱患依然存在、文化傳承壓力較大等問題。

建議設立全域性大運河文化帶工作領導小組,健全沿線城市會商機制,制定沿線產業正負面清單,實行重大設施統一規劃、重大項目協調布局和重大改革統籌推進。與相關國際組織在污染防治體系建設、節能環保、循環型城市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設立國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各地保護、傳承、利用等項目建設。提高大運河文化帶保護范圍內的生態補償標准,建立大運河沿線城市間環境雙向補償機制。

(本報記者  李  翔整理)  

陳來委員(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

文化自信從青少年抓起

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的一種自覺形式,是體現民族靈魂的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基礎。然而,文化自信對一些青少年而言,並不是天然具備的,需要精心培育。因此,從教育角度來說,要從青少年抓起,培育文化自信。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教育部門應該制定落實細則,明確拿出課時,妥善制訂課綱,創新教學和教材形式,發揮中華文化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積極作用。

此外,國家教育部門、各省市教育部門必須有一套明確的政策措施予以貫徹落實。相信有了制度機制,就能解決教材編寫、教師培訓等問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多地走進中小學,走進青少年的心靈。

(本報記者  張  爍整理)

徐鏡人代表(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

實現中醫藥創新發展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並且明確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如今面對很多疑難雜症,中醫藥技術展示了一定的治療效果。中醫藥“青蒿素”的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獎,國外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認可中醫藥技術。企業必須緊緊抓住機遇,及時確立創新發展戰略,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質量競爭的戰略主動。

實現中醫藥創新發展,還要向“精”“專”看齊。企業不僅要抓住藥品科研創新,還要抓住高端人才引進,把資金用在“刀刃”上。通過創新支撐,結合自身特點和規律,促進東西方醫學優勢互補。

(本報記者  尹曉宇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09日 15 版)

(責編:沈泉池、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