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張桂平:設立民營企業精准扶貧基金

記者 王錦濤

2018年03月09日19:47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全國政協委員、蘇寧環球集團董事長張桂平在政協會議現場

舉世矚目的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兩會代表委員們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委員、蘇寧環球集團董事長張桂平激情滿懷、感受頗多。

認真履職:關注國計民生,建言扶貧養老

張桂平說,“聽完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和踐行者,既感受到時代所帶來的光榮和自豪,又感受到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在新的歷史時期所肩負的重要責任和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經濟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民營企業家務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企業家的殷切期望和諄諄囑托,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台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企業家作為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到來之際,務必‘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要立足長遠、把握當下,切實轉變發展理念再出發,爭做新時代的新標兵。”

本屆政協會上張桂平帶來多個提案,從宏觀和微觀多個角度建言獻策,既有關乎國計民生的有關精准扶貧的焦點提案,又有針對社會大眾尤其是老齡化社會問題提出的“養老護理險”提案,還有針對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以及完善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的相關提案。

焦點提案:設立民營企業精准扶貧基金

張桂平在《關於設立全國民營企業精准扶貧專項基金》的提案中指出,扶貧工作不僅要解決貧困地區眼前困難,更重要的是激發貧困地區內生脫貧動力。而新時代民營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市場主體之一,響應“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是民營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

他建議,一是由國家扶貧工作領導機構牽頭成立“民企精准扶貧專項基金”,整合民營企業資源,統一監管運作﹔二是用專項基金在貧困地區因地制宜建立職業技術學校,培養貧困人口掌握謀生技能,提升自主脫貧的能力﹔三是用專項基金提高貧困地區教師薪資水平,並為表現優異的教師提供外出交流學習的提升機會﹔四是用專項基金選送貧困地區干部到發達地區培訓,將先進理念、成功經驗帶回當地活學活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關注養老服務:解決養老產業的后顧之憂

針對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張桂平認為目前還存在很大缺口,比如居家養老困難較多、社區養老專業能力欠缺、機構養老護理缺乏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民間資本對養老產業的參與積極性不高等。

張桂平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和機制,如在社會養老統籌保險中明確一定比例的養老護理險、出台政策吸引民營資本投身養老護理行業等﹔二是編制養老護理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加強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職稱認証體系建設。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狠抓文化政策落實

在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並就“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方面,張桂平說,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非國有博物館平均館舍建筑面積已達到4896.69平方米,建筑面積大於10000平方米的大型博物館有50多座,一些非國有博物館在建筑規模、硬件設施等方面已經能夠與當地同檔次的國有博物館比肩。但非國有博物館在發展中仍存在很多困難,特別是在建館用地、購買服務、運營補助、考核獎勵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難點,造成非國有博物館可持續發展壓力增大。

張桂平建議,狠抓各項文化政策的落實,將落實情況列入國辦大督查范圍,支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增強文化自信。主要措施有:公平對待國有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將非國有博物館納入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搭建溝通協調橋梁﹔打破人才職稱評定壁壘,實現國有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從業人員職稱評定統一標准﹔加大幫扶力度,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發展。

(責編:王吉全、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