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今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會,本場記者會的主題是“政協委員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總督學,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劉利民在談到“學前教育”問題時表示,目前,學前教育既面臨著規模發展,又面臨著提高質量的問題。
劉利民指出,要千方百計增加或者是拓展學前教育的資源供給,重點放在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民辦普惠幼兒園上。增加學前教育投入,通過多元化的投入,使學前教育的資源不斷擴大。
劉利民建議,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要把好學前教育教師入門關,真正把有愛心、懂教育的教師吸引到我們隊伍裡來。二是關心他們的待遇,數據表明,學前教育教師的待遇是非常關鍵的一環。三是對於學前教育的教師,要加強他們在師德、法制方面的之前培養和之后培訓,使得這支隊伍能讓家長放心。
劉利民強調,在發展學前教育過程中,立法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快立法進程,用立法的方式來明確各級政府在發展學前教育過程中所履行的責任。
以下為記者會文字實錄:
中國教育報記者:我的問題提給劉利民委員。學前教育是教育中的一塊短板,一方面總量不足,另一方面質量也有待提升,您認為如何進一步加大資源供給,提供更加優質普惠的學前教育呢?謝謝。
劉利民: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謝這位記者給我提問,非常贊同你的分析。目前,學前教育既面臨著規模發展,又面臨著提高質量的問題。大家知道,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我可以給大家說一組數字。2009年,當時學前教育三年普及率是50.9%,在世界上處於一個低水平。通過政府兩期的三年提升計劃,我們叫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央財政加大投入,帶動地方政府的投入,通過短短的七年使學前教育三年普及率從50.9%提升到了79.6%。應當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巨大成就,我們現在有24萬所幼兒園,幼兒4400萬,應當說規模已經很大了。但盡管如此,學前教育仍然是我們教育體系中的一個短板或者是弱項,也就是說我們常講的,學前教育還是一個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集中領域。
這麼快的發展為什麼還不夠?主要是我們底子薄、欠帳多。盡管我們有了比較快的發展,但是現在如果描述學前教育的狀況,那就是公辦園少、民辦園多、無証園亂。正如總書記講到的,人民群眾感到不幸福、不滿意、不快樂,那我們就要下功夫。所以,未來一個時期怎麼做,我說12個字,就是擴資源、增普惠、強監管、提質量。具體怎麼做呢?有五條:
第一,我們要千方百計增加或者是拓展學前教育的資源供給,要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重點放在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民辦普惠幼兒園。為什麼提積極扶持普惠性幼兒園?老百姓要解決入園難、入園貴,那我們就要提供普惠園的資源。按照“十三五”規劃,未來學前教育的毛入園率要達到85%,這應當是發達國家的水平。經過我們的努力,馬上要有第三期行動計劃。但是,我們注意到有一個現象,現在的幼兒園資源裡,隻有67%是普惠園,所以,要加大對普惠園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制定普惠園的標准,用財政性資金購買服務或者進行獎補來扶持它。
第二,增加學前教育投入。一方面我剛才講的中央財政要投入,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要推動出台學前教育的一些相關政策,比如說生均撥款標准,公用經費標准定額,要制定一個學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擔機制,確定收費標准。我想通過多元化的投入,使得我們學前教育的資源不斷擴大。
第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因為這些年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我們感到學前教育的師資發展跟不上當前的形式。這裡我想提三點,一是我們要把好學前教育教師入門關,真正把有愛心、懂教育的教師吸引到我們隊伍裡來。二是關心他們的待遇。最近有一個委員,他是學前教育專家,做了非常好的調研,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取決於師資隊伍,師資隊伍如何穩定提升,他的調研裡有充分的數據表明,學前教育教師的待遇是非常關鍵的一環。三是我們對於學前教育的教師,要加強他們在師德、法制方面的之前培養和之后培訓,使得這支隊伍能讓我們的家長放心。
第四,在我們發展學前教育過程中,立法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加快立法進程,用立法的方式來明確各級政府在發展學前教育過程中所履行的責任,比如說規劃、布局、投入、師資配備等等。這一點也是非常關鍵的。
第五,要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管。這一點一些家長不放心,怎麼樣加強監管,措施是很多的,除了大家想到的加強人防、物防、技防以外,我認為家長積極參與到幼兒園的管理裡是非常重要的,人與人的溝通是很重要的,我們也希望家長能夠跟幼兒園組成家長委員會,參加幼兒園的一些事情的決策,使家長明白、放心。
通過這五條,在未來一個時期按照我們既定目標,既達到普及率的85%,同時要達到普惠性幼兒園佔比到80%。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