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平:推動中國海上救助走向深藍

2018年03月10日16:32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今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

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成平作了題為《推動中國海上救助走向深藍》的大會發言。成平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年來,隨著國際合作、“海洋強國”建設的深入,我國深遠海開發活動日益頻繁,海上運輸持續增長,遇險事件不斷增多,海上救助服務國家戰略、服務民生需求的應急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復雜。

成平指出,與新時代新要求相比,我國現行海上救助體系還有較大差距:一是協作機制還不夠高效,影響救助時效﹔二是遠洋救助船舶和深海搜尋裝備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不夠﹔三是法律法規不健全,海上救助權責邊界不清﹔四是高級技術人才待遇低、引進難、留住更難。

對此,成平提出了四點建議。

發言全文如下:

今年1月,巴拿馬籍“桑吉”輪碰撞后失火,引發關注。面對持續燃爆、濃煙、毒氣和熱浪的巨大危險,中國海上救助隊員與死神賽跑,克服重重困難登船找回了兩具遇難者遺體和船舶黑匣子。這種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不怕犧牲的壯舉,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去年8月,“天鴿”“帕卡”“卡努”超強台風接連登陸珠三角地區。海上救助隊員突破救援極限,頂著16—17級陣風,救助了227名海上遇險群眾,被稱為“最美逆行者”。

去年3月,沉沒海底近3年的韓國“世越號”重見天日。這是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在全球競標中勝出、歷時590天艱苦作業的結果,韓國政府表達了誠摯謝意。

正是這樣的專業救助隊伍,奉行著“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海上救助精神,67年來,挽救了中外遇險人員75543名,救助遇險船舶5108艘。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年來,隨著國際合作、“海洋強國”建設的深入,我國深遠海開發活動日益頻繁,海上運輸持續增長,遇險事件不斷增多,海上救助服務國家戰略、服務民生需求的應急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復雜。與新時代新要求相比,我國現行海上救助體系還有較大差距:一是協作機制還不夠高效,影響救助時效﹔二是遠洋救助船舶和深海搜尋裝備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不夠﹔三是法律法規不健全,海上救助權責邊界不清﹔四是高級技術人才待遇低、引進難、留住更難。

為更好推進國家海上救助體系建設,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提高認識,完善機制,更好服務於國家戰略。應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海洋強國”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和總體安全戰略,從更高的站位,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家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處置兩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各方救助力量的協調聯動,推進海上救助工作專群融合、軍民融合、央地融合、部門融合。

第二,合理布局,創新科技,提升海上救助能力。鑒於海上救助壓力與日俱增,需進一步做好中長期規劃,合理布局、優化配置。加大搜尋救助打撈和國防應急保障需要的船舶裝備建設﹔強化深遠海和惡劣氣象海況條件下救撈科技創新,推動“深遠海復雜作業技術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搶佔飽和潛水等深潛水技術制高點。加快推進搜救飛行基地、培訓設施建設,完善海上救助保障體系建設布局。

第三,健全海上救助法規,實現依法救助。我國分別於1982年和1985年加入《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和《1979年國際海上搜尋救助公約》,但至今尚無海上搜救、專業救助打撈等方面的專門法規。應盡快啟動潛水條例、沉船沉物打撈清除管理條例、海上人命搜尋救助條例等法規制定工作,進一步明確海上救助工作的法律地位和權責邊界,保証救助指揮系統的合法性、權威性,保障海上救助各相關方的權益。

第四,保障經費,提高待遇,打造精干實用專業隊伍。我國海上專業救助人員人均工資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救撈船船長、輪機長、救助直升機機長等主要專業技術人員年均收入不及同類人員的50%,近年來已有多名高級船員和救助直升機機長辭職,嚴重影響專業救助人才隊伍建設。應參照社會同類人員收入水平,合理提高專業救助人員工資水平﹔在國家現有風險作業津補貼范圍內,增加專業救助船員、飛行員、潛水員、救生員等特崗人員津補貼項目。同時探索建立海上救助立功獎勵機制,使一線救助人員流血流汗有尊嚴,擔當奉獻受尊重。

(責編:宋芳鑫、張雨)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