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 姍
2018年03月12日06: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通過高質量就業和辛勤勞動提高收入,是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主要途徑。”莫榮委員提出,高質量就業意味著充分的就業機會、公平的就業環境、良好的就業能力、合理的就業結構、和諧的勞動關系。實現高質量就業,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也是解決當前就業總量問題和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抓手。
莫榮認為,目前,我國實現高質量就業面臨四大挑戰:一是我國每年新進入就業市場的勞動力保持在1500萬人左右,就業總量不減,但由於科技不斷進步,可能在短期內導致就業崗位減少。二是傳統就業服務雖然在解決就業數量問題等方面卓有成效,但服務理念、服務手段等仍相對落后。三是就業歧視現象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四是高質量就業尚未完全帶來全體人民收入的同步提高,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生產方式現代化等方面作用發揮不夠。
莫榮建議,一是提高就業政策的前瞻性,建立就業預測和失業預警系統,及早分析預測,提前做好政策儲備,解決好短期的就業沖擊,讓就業結構順利完成轉換。二是完善全方位就業服務,依靠“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提高服務能力,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三是營造公平就業環境,政府要承擔起維護公平就業的責任,職業中介機構在招聘、用人單位在用人過程中要公開透明。四是發揮高質量就業對現代經濟體系的支撐作用,實現人民收入同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