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 姍
2018年03月12日06: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隨著國際合作、“海洋強國”建設的深入,我國深遠海開發活動日益頻繁,海上運輸持續增長,遇險事件不斷增多,海上救助服務國家戰略、服務民生需求的應急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復雜。
成平委員認為,與新時代新要求相比,我國現行海上救助體系還有較大差距:一是協作機制還不夠高效,影響救助時效﹔二是遠洋救助船舶和深海搜尋裝備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不夠﹔三是法律法規不健全,海上救助權責邊界不清﹔四是高級技術人才待遇低、引進難、留住更難。
為更好推進國家海上救助體系建設,成平建議,第一,提高認識,完善機制,更好服務於國家戰略,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海洋強國”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和總體安全戰略,從更高的站位,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家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處置兩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第二,合理布局,創新科技,提升海上救助能力,加大搜尋救助打撈和國防應急保障需要的船舶裝備建設,強化深遠海和惡劣氣象海況條件下救撈科技創新。第三,健全海上救助法規,實現依法救助,盡快啟動潛水條例、沉船沉物打撈清除管理條例、海上人命搜尋救助條例等法規制定工作,進一步明確海上救助工作的法律地位和權責邊界。第四,保障經費,提高待遇,打造精干實用專業隊伍。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12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