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真強大 我們真自豪

——列席全國政協會議的海外僑胞心中的中國夢

本報記者  盧澤華  葉曉楠  潘旭濤  李  婕

2018年03月13日04: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列席全國政協會議海外僑胞代表座談會舉行

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面對過去5年中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今年列席全國政協會議的海外僑胞們既有驚嘆,也有感慨。

他們驚嘆的是,中國發展速度之快,遠超他們的想象。他們感慨的是,身為海外僑胞,應該怎樣融入到中國發展的大潮中,在新時代作出新貢獻。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列席全國政協會議的部分海外僑胞,聽他們講述對中國成就的所見所聞,以及心中的感想體會。

中國成就,我們引以為榮

5年來,中國發展進步有目共睹,世界矚目。如果將中國的發展歷程比作一條時間軸,那麼,在海外僑胞眼中,這條時間軸上的刻度無疑顯得更加深刻而清晰。

“大廈、公路、高鐵……每次回到中國,就感覺換了一個樣子。過去,國外條件多少比國內優越一些。但現在每次回到國內,就明顯地有些落伍的感覺。‘互聯網+’、移動支付、共享單車……中國變化速度實在太快,讓我們有些跟不上節奏。”埃及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陳建南說,現在許多海外僑胞的子女來到國內后,就不想再到國外就業,因為中國許多領域都已經走上世界前沿。並且,中國經濟增長穩定快速,創造了世界最好的發展環境之一。

在中國取得的諸多成就中,陳建南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印象深刻。他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理念,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他對民生議題也非常關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5年來,中國已經脫貧6000多萬人口,2018年還將有1000多萬人口脫貧。這些數字讓我震撼、感動。”陳建南說。

與陳建南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意大利羅馬華僑華人聯合總會會長張國權。他表示,雖然生活在海外,仍能深刻感受到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各個層面展現出的深刻變化。“不管是經濟、科技還是外交,我們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還涌現出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高鐵、移動支付都在迅速走向世界。不少到過中國的意大利朋友對我說,你們中國變化太大了!”

在不少列席全國政協會議的海外僑胞看來,中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在於中共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土耳其中國工商總會會長江小斌在現場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當問到令他感受最深刻的是什麼時,他的回答是“掌聲特別多!”原因為何?江小斌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非常關注民生,越來越接地氣,講的都是實實在在對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因此現場掌聲就特別多。我們海外華僑華人,也被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所感動。

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任俐敏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反映在方方面面的。我們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許多關於民生的提法,比如提高個稅起征點、辦事“最多跑一次”等,尤其是后者,涉及到一系列龐大的系統工程,由此可見政府的決心。

奧地利華人總會會長陳安申也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堪稱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在取得這些偉大成就的同時,中國人的生活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取得了巨大進步。

“中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性越來越凸顯,我們的貫徹能力、執行能力強,這讓海外華僑華人對中國更有信心。”張國權說。

隨著中國前進的腳步越走越快,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多,中國的國家形象在穩步提升。

丹麥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葉利宗表示,在丹麥主流媒體上,關於中國的積極報道越來越多,普通民眾也逐步加深對中國的了解。丹麥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更加頻繁,大家逐漸形成對中國更加全面的認知。

全非洲華人婦女聯合總會會長朱怡苑表示,隨著中國持續發展,中國與南非的合作也越來越密切,中國企業在進入南非市場過程中,還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規劃、技術交流等方面積極幫助南非。因此,南非各界都很願意同中國打交道,甚至組織大量人員來到中國培訓。他們認為,跟中國人打交道,是一種榮耀。

美中公共事務協會會長兼執行總裁滕紹駿表示,如今,美國“90后”們對中國的印象越來越好,因為他們看到的中國,是經過一路成長發展起來的中國。美國很多年輕人喜歡來中國游玩、讀書或工作,也認為在中國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機會,不少美國青年還熱衷於中國文化。中國的發展為中美年輕人之間加大接觸,互相尊重,相互認同提供了契機。

廣東省僑商會常務副會長周子濤來自澳大利亞。在他看來,中國的發展成就是值得自己引以為榮的事情。“現在,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經濟發展充滿活力,在亞太和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作為海外僑胞,我為中國感到驕傲和自豪。與父輩們相比,我們這一代人也深感幸運和幸福。”周子濤說。

中國富強,我們腰杆就硬

江小斌1996年就從浙江來到了土耳其,22年間,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中國發展給海外僑胞帶來的變化。“記得我們剛來到土耳其的時候,和當地人初次見面,很少人會認為我們是中國人。但是,現在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如果在土耳其,一般碰到亞洲人時,當地人都會說這是中國人。中國富強,我們這些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腰杆子就硬了。”江小斌說。

對於5年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朱怡苑感到非常欣慰和高興。“我出國已有20多年,我的切身體會是,祖國越強大,南非整個國家對華僑華人就越重視。”朱怡苑回憶起她剛到南非的經歷時說,我剛來南非時,當地很少有人關心華僑華人。然而,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南非的投資規模越來越大,當地華僑華人的地位也隨之大幅上升,中國對南非的經濟發展、就業率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我深刻認識到,中國就是海外華僑華人的后盾。”朱怡苑說。

除了中國發展讓海外華僑華人地位越來越高,中國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僑務政策,依法維護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權益,當好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貼心人,最大限度地把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中蘊藏的巨大能量凝聚起來、發揮出來。

現場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后,陳安申對本報記者表示,回顧過去5年,黨和政府充分肯定了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所作出的獨特貢獻。“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了要認真落實僑務政策,維護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合法權益,為他們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創造更好條件。這些都令我們十分感動。”陳安申說。

正因為中國的發展與海外僑胞的命運息息相關,今年全國政協會議的海外列席僑胞關心的議題也越來越多元,越來越深刻。

今年兩會,張國權比較關心祖國對海外僑胞的相關政策,比如如何推進海外華助中心的建立工作,給海外僑胞提供各種幫助,如幫助有困難的僑胞穩定生活等。

周子濤則對年輕一代華人的教育問題尤為關注。他表示,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推進和國力的增長,目前世界各地海外華人群體在迅速地擴大。年輕一代華人在海外成長、受教育,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關注。例如,在海外,很少能夠看到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國際學校,這一空白需要填補。

周子濤還對海外華人回國創業問題十分關注。他認為,中國的發展受世界矚目,機會很多,近年來也吸引著不少年輕的海外僑胞回來創業,施展抱負。但在實踐中,由於他們長期成長在海外,對中國的各種政策規定不甚了解,再加上語言、身份的差異,令他們辦起事來遇到困難和煩惱。“他們中不少人都有回到中國創業的意願,但又對國內的辦事流程不夠熟悉,希望能有相關部門可以給予他們具體指導。”周子濤說。

中國前行,我們牽線搭橋

在新中國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華僑華人始終熱情關注、積極投身中國發展,各盡所能,為中國創新發展,弘揚中國文化,促進中外友好,維護祖國統一,捍衛民族尊嚴,實現偉大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進入新時代,廣大海外華僑華人如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對此,列席今年全國政協會議的海外僑胞紛紛表示,在“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海外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方面,海外僑胞可以發揮橋梁紐帶、牽線搭橋的作用。

葉利宗表示,海外華人社團要引導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作用。“我們華人社團骨干要認真學習和領會‘一帶一路’倡議的真正內涵和意義,學習和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情、相關法律法規、投資和貿易方面的政策,以及有關市場需求。然后進行宣傳,通過海外華僑華人,影響當地民眾,共同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為投資、貿易牽線搭橋,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添磚加瓦。”葉利宗說。

陳建南表示,海外有6000多萬華僑華人,許多是華商,在海外有一定資源和經驗,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可以做好服務,搭建平台,做好對接等。另外,華僑華人在中國文化和理念推廣方面也能發揮更大作用。“目前,一些外國民眾對中國的制度還不是很了解,這次兩會后,我們要把中國的制度優勢,兩會的精神帶到海外,讓更多外國人了解全面客觀的中國。我們要扮演一個‘前鋒’的角色。”陳建南說。

意大利中國總商會會長陳正溪也持同樣觀點。他表示,海外華僑華人有著獨特的優勢,往往在住在國擁有不少人脈關系,深入了解住在國文化背景,這意味著,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海外華僑華人大有可為。

江小斌對發揮華僑華人作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有體會。“土耳其在‘一帶一路’具有獨特地理位置,在這一背景下,作為當地最了解中國的一部分人,華僑華人可以起到橋梁紐帶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搭上這趟經濟列車,把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江小斌說。

除了“一帶一路”建設,今年列席全國政協會議的海外代表,還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在講述中國故事方面。

全日本華僑華人聯合會會長劉洪友是一名書法工作者,在日本生活的30年間,他一直在傳播中國的書法文化。他表示,華僑華人應該根據各住在國實情,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和中國故事的講述者。“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改革開放以來,華僑華人為祖國建設作出了特別的貢獻,下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中國夢,我們華僑華人也應該貢獻力量。華僑華人熟悉各國的環境,有在海外多年的工作生活學習經驗,要起到正能量的作用,應該多講、講好中國故事。”劉洪友說。

朱怡苑表示,過去,由華僑華人傳播出去的中國飲食文化、茶文化,都受到全世界的喜愛。現在海外僑胞也要在慈善公益事業等方面積極努力,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形象。

“每一個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都是一張展示中國的名片。”朱怡苑說。

【相關視頻鏈接】

陳正溪:對外宣傳要“接好地氣”

張國權:讓僑胞為中國形象傳播做貢獻

陳定國:《人民日報》對法國華僑華人有重要影響力

洪及祥:傳播中國文化 行勝於言

王泉成:中國的發展變化非常大

劉洪友:對外傳播要有文化自信

楊彩平:希望推廣海外華文教育

陳安申:每個海外僑胞都是一張“中國名片”

方建:與海外當地媒體合作擴大傳播

葉利宗:人民日報社讓我感到震撼

馬列:講故事最利文化傳播

朱怡苑:潛移默化也可傳播中國文化

陳建南:開辦中文國際學校傳播中國文化

邱海琴:祖國強大讓僑胞更有底氣

洪衛國:借太極拳傳播中國文化

(責編:劉海天、曹昆)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