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

2018年03月13日05: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談以人民為中心

  精細化管理 讓城市有溫度

  王文濤代表(山東省委副書記、濟南市委書記)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就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具體到一座城市,就是要抓住市民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一件接著一件辦,辦一件成一件,才能讓群眾有越來越多的獲得感、越來越濃的幸福感、越來越強的安全感。

  城市的溫度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生命至上,安全感是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前提,要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利益頂在頭上,把事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二是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衡量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標尺,也是有溫度城市的必備條件。三是共治共享,參與城市建設管理,共享城市發展改革成果,是市民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內容,要把市民和政府的關系從“你和我”變成“我們”,從“要我做”變為“一起做”。四是包容關愛,要把群眾的“沒想到”變成我們的“先想到”。

  本報記者  徐錦庚整理  

  

  談水環境治理

  制定專門法律 保護長江水域

  陳震寧代表(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

  近年來,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但部分區域水資源短缺、水生態受損問題依然突出。如何解決長江流域開發與保護中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實際問題,如水污染的流動性與水環境保護行政分割性的矛盾,局部地區開發的盲目性與流域生態保護系統性的矛盾,及上下游之間開發與保護、補償與修復的階段性、差異性等矛盾,應當制定長江水環境保護法進行統一調整和規范。

  建議立法重點包括:確立“保護優先、節約優先、自然恢復”原則﹔對長江功能進行法律定位,以飲用取水、生態用水為先,合理確定生態修復、生態用水、灌溉、航運、旅游等功能位次﹔劃分嚴格的保護區﹔建立全流域省際間聯防聯治協調機構,實行干流上下游水質交接責任制和雙向補償制度﹔制定長江水環境保護與開發利用綜合規劃,大力淘汰落后污染產能﹔加快生態修復工程建設。

  本報記者  尹曉宇整理  

  

  談公共文化服務

  西部縣級“兩館” 補齊設施短板

  洪洋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西部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了長足發展。寧夏近年通過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區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均已免費開放,每年服務群眾100多萬人次。但西部地區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仍存在著基礎設施不完善、標准化水平低、服務供給偏少等問題,尤其是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設施短板突出,覆蓋率、達標率均低於全國水平。寧夏縣級“兩館”設施不完善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沒有建設縣級“兩館”,二是有場館但建設標准低、設施危舊老化、面積不達標、功能不完善。

  建議中央加大對西北五省區縣級“兩館”建設的支持力度,當地政府應舉全力補齊設施“短板”,著力打造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具有當地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為促進經濟社會和文化協調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報記者  李  翔整理  

  

  談東北經濟振興

  優化營商環境 促高質量發展

  姜有為代表(遼寧省沈陽市市長)

  “不為不辦找理由,隻為辦好想辦法。”沈陽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堅決克服干部離企業遠、離項目遠、離基層遠、離群眾遠,主動作為、積極作為成為新常態。

  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就要打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解決政府缺位和越位問題﹔打造誠信規范的市場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打造互利共贏的開放環境,積極對接國際規則,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打造完備優質的要素環境,提高企業獲得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的便利性﹔打造功能完善的設施環境,主要是堅持精准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補齊城市運行短板,促進城市內涵式發展﹔打造溫馨包容的社會環境,健全社會和諧共建機制,發展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推進法治沈陽建設,為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本報記者  王金海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13日 13 版)

(責編:沈泉池、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