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5日06: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
梅亦代表(江西景德鎮市市長):
現在,有3萬多陶瓷人才匯聚景德鎮,其中包括5000多名海外人士。如何讓他們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陶瓷文化,具有現實意義。此前,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建議把景德鎮打造成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實驗區,為景德鎮的文化新業態發展帶來新活力。
尚朝陽代表(河南信陽市市長):
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之魂。如何振興鄉村文化,不僅是當務之急,更具長遠意義。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在走好鄉村文化振興之路上,要揚正氣、壓歪風、富頭腦、豐內涵,提升鄉村文明軟實力。同時,要不斷豐富和創新形式,組織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
馬宗保委員(寧夏大學副校長):
近年來,我國鄉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所提升,但西部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仍相對滯后。建議中央財政設立西部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專項基金,提升鄉村教師待遇。按照艱苦邊遠程度越高工資越高的思路,優化鄉村教師津貼、補助額度和方式。完善農村教師成長機制,允許農村教齡達到一定年限且工作優秀的教師免試攻讀更高學位。與教師教育有關的評優活動,應確保農村教師佔比略高於實際佔比。鼓勵各地人大、政協吸納優秀鄉村教師,增加教師話語權。
卓新平代表(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長):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書院教育植根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凸顯中國教育傳統。但書院目前的發展和普及還面臨一些困難。建議教育部門在保持現行教育及辦學模式的同時,關注並支持書院教育的發展。此外,教育部門應制定完善相關政策,如審批時可適當放寬條件,保証書院師資及辦學空間與福利待遇等,使書院教育煥發新生機,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蘭平勇代表(福建省遠洋漁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
少數民族鄉村圖書室對於提升少數民族鄉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保護鄉村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建議對接國家“農家書屋”建設基礎性工作,在認真做好少數民族鄉村群眾閱讀需求評估的基礎上,依托農村基層公共文化綜合服務站點建設,盤活鄉村土地與房產資源,確保鄉村圖書室用地用房,逐步構建覆蓋全國少數民族鄉村的圖書室服務網絡。拓寬少數民族鄉村圖書室建設的資金渠道,充實藏書資源,優化藏書結構。
何學彬代表(四川眉山市東坡區文廣旅新局文創辦副主任):
建設文化惠民工程關鍵在人。當前,一些地區缺乏文化傳承、創新人才,制約了文化發展繁榮。建議培育培養縣(區)、鄉鎮、村(社區)文化骨干,充分發揮鄉賢、文藝隊伍的作用﹔挖掘好包裝好傳統村落文化資源,立足本地實際,打造歷史文化名鎮、書法村、繪畫村、文物村等特色村庄。此外,抓好文化跨界融合和文化創意,做好“文化+”,將文化與體育、旅游、康養、園區等元素深度融合,涵養文化新經濟,推動文化發展、繁榮。
劉莉莉代表(山東臨沂市柳琴戲傳承保護中心演員):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這為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作為文藝工作者,要做好採風創作,積極參與文化惠民演出活動,為群眾奉上更多更好的作品﹔同時,鼓勵、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到柳琴戲的傳承保護和文化藝術創作表演中來,唱響沂蒙故事,傳承沂蒙精神。
(本報記者 楊 倩 張 文 孫 超 肖家鑫 鄭海鷗 丁雅誦 齊志明 李 翔 邵玉姿 丁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