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洋 周亞軍 王雲娜 柯仲甲 李 縱
2018年03月17日05: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代表委員們在審議討論中表示,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有更多需要,對安全也有更高期待,未來要持續發力、開拓進取,推動平安中國建設再上新台階。
集中整治,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的高壓嚴打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在全國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我們一手鏟除黑惡勢力,一手打擊其‘保護傘’,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湖南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袁友方代表介紹,湖南警方從職能重組、流程再造、資源整合、數據支撐等方面著手,深入推進警務機制改革,近年來破案率連續上升,案發量持續下降。
近年來,針對“盜搶騙”“黃賭毒”等違法犯罪,全國公安機關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百姓最痛恨什麼犯罪,我們就嚴厲打擊什麼﹔百姓反映最突出的治安問題是什麼,我們就集中整治什麼。”廣東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巡警大隊大隊長孫建國代表說,2017年,佛山公安重點整治毒品犯罪、金融犯罪、盜搶犯罪等,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8.5%。
“網絡已成為違法犯罪的高發區、危害公共安全的新領域。”江蘇徐州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支隊長李晴代表深有感觸,“這倒逼我們主動應對互聯網新發展、網絡生態新特點。如今,社會公眾反映強烈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數量出現下降趨勢,去年全國共立案53.7萬起、造成群眾經濟損失120.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1%、29.1%。”
智能建設,提升預測預警預防能力
平安中國,重在打防結合、標本兼治,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廣泛、深度應用,平安中國建設日益科技化、智能化。
“智慧警務不僅帶來了辦案能力的升級,還帶來了思維方式的變革。”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公安局禁毒支隊緝毒二大隊大隊長魏春代表表示,通過智慧警務,公安民警可以更縝密地研判情報數據,促使打擊犯罪更精准,“我們通過禁毒數字展覽館、禁毒微信公眾號等,開展全方位、立體化的禁毒宣傳,提高公眾識毒、防毒、拒毒能力和參與禁毒戰爭的主動性。”
目前,人工智能新技術已經應用於平安中國建設的方方面面,比如人臉識別技術用於人員身份管理、視頻分析技術用於實時監測區域內人群流動規律等。“高新科技為治安防控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也大大提升了對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處理能力。”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徐波委員說。
社會面治安防控網、重點行業治安防控網、鄉鎮和村治安防控網……各地搭建起越來越多的“天羅地網”,社會治安的預測預警預防能力顯著提升。
“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既保護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讓違法犯罪活動無所遁形。”中國航空制造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志強委員說,“我明顯感受到,現在維護社會治安的手段更加高超,身邊的社會環境更加有序。我相信,隨著新科技成果的不斷涌現和法律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能力還會不斷提升。”
群防群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盡管我這幾天都不在工作崗位,但轄區裡的事情我知道得一清二楚,這都是社區居民的功勞。”山西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嶺分局三橋派出所民警楊蓉代表向記者展示了一款微信小程序——楊蓉掌上警務室,“警情通報”“建言獻策”“嘮嘮家常”等功能一應俱全,楊蓉在這裡和群眾互動交流很頻繁。“近年來我緊密聯系群眾,努力讓群眾享有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安全感。反過來,他們也越來越支持我的工作,安全意識和安全本領大大增強,小區治安自然就好了。”
在江西撫州,除了全市農村推廣一戶一位“法律明白人”,各縣區還建立了“說事堂”“和事佬”等社會調解組織30余個。“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共建共治共享是平安中國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江西撫州市市長張鴻星代表說,“我們積極運用市場思維,注重發揮群眾力量,深入推進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機制建設,努力將問題化解在基層,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確保社會和諧有序。”
“如今,很多農村的傳統管理模式被打破,新的規范又未完全建立,極易引發各類矛盾沖突。”山西原平市子干村黨支部書記栗翠田代表說,“我們不僅要嚴厲打擊、扎實工作,維護好農村社會治安穩定,更要在源頭上想辦法,比如著力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農村集體經濟、開展農村普法教育,潛移默化地改善農村面貌,更好助力平安建設。”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17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