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两会:“学前教育”有争议?不妨先从基础抓起

人民网记者 赵竹青 孙阳

2018年03月11日08:28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有位全国人大代表,连续三年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他就是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

“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根本原因是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太少、太抢手。只有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大幅提升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

李代表说的不无道理。据统计,我国0至6岁的儿童人数超过1亿。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迅速,然而入托难、入园难仍是各地面临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本就“产能不足”的学前教育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认为,一种教育是否能纳入义务教育,一是要符合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二是要符合义务教育的条件属性。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公共性,条件属性是普及性、免费性和强迫性。只有四种属性都符合,才应该而且有可能纳入义务教育。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都明确规定了适龄儿童、少年、未成年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法定监护人有送适龄儿童、少年、未成年人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法定义务。义务还是不义务,这是个大问题。

争议尚存的状态下,不妨先从基础抓起。

怎么夯实基础,对症才能下药?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就给出了方向。

“如果从整个教育体系来看,学前教育仍然是其中的一个短板,是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集中领域。”刘利民介绍说,2009年,当时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是50.9%,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低水平。通过政府两期的三年提升计划,使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从50.9%提升到了79.6%。

这么快的发展为什么还不够?主要是我们底子薄、欠帐多。

“现在如果描述学前教育的状况,那就是公办园少、民办园多、无证园乱。” 刘利民说。

事实上,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去年5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为了解决“入园难、入园贵”,《意见》特别强调,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2020年要达到80%左右。

而在刘利民看来,未来一个时期怎么做,就是12个字: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

具体来看,增加或者是拓展学前教育的资源供给,加大对普惠园的扶持力度;增加学前教育投入,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都要下大力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好入门关,提高待遇,加强师德、法制的培养;更要加快立法,用立法的方式来明确各级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所履行的责任;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除了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家长更应积极参与到管理中,加强沟通和联动。

可喜的是,教育部门已经在进行相应的部署。在教育部2018的工作计划中,学前教育相关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一块,在立法、队伍和监管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举措。

更为令人欣喜的是,“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的表述,已被明确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来,学前教育的安全监管将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们期待,改变“学前教育”的短板,脚步迈得再大些、再稳些,让祖国的花朵们在步入社会的第一站,就能够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更加健康、快乐地绽放。

(责编:蒋琪、黄维)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两会进行时
    我为政府工作报告献策
    民民跑两会
    听懂两会
    捎句话
    人民网评
    健康中国人

两会调查

    2018两会热点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