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孫陽)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提出了《關於補齊供應鏈服務體系短板,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呼吁把供應鏈服務體系建設上升國家戰略,作為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加以重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提出,要在“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徐冠巨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十九大的決策部署與企業在實踐中的體會高度一致:高效協同的現代供應鏈服務體系,能夠把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信息技術服務、商務服務等各類生產性服務聯系起來,並深度融入整個產業鏈和價值鏈,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效率、系統化的服務和支撐。
目前我國已是制造業大國,但不是制造業強國,其中的原因,除了技術水平外,從當前我國大多數制造業企業來看,供應鏈服務體系是顯著的一大短板。
徐冠巨介紹,由於供應鏈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對制造業企業的服務沒有順暢的體系保証,以至於大量的制造業企業還處於傳統的經營狀態:採購部門為找到性價比合理的原材料,要一家一家地比較﹔物流部門為快速、低成本地組織運輸,要非常的勞心費力﹔生產和銷售部門的計劃很難准確安排,以至於企業需要前面有原料倉庫,后面有成品倉庫,做不到零庫存管理﹔企業董事長、總經理還需要花大量時間去考慮資金問題、與銀行溝通。
在構建智慧供應鏈平台的實踐中,徐冠巨提出,應用好數字技術,把產業互聯網發展起來,把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起來,就可以減少大量重復無效的流動,就能夠讓整個經濟運行體系更加有序和高效,且能產生新的效益——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率,如果降低1個百分點,就能夠給國家帶來萬億級的新增效益。
分析我國供應鏈管理發展滯后的原因,徐冠巨認為主要有:發展供應鏈體系的意識比較薄弱﹔供應鏈的主干沒有打通,組織化程度低﹔政策支持有待完善。
為此,他建議:
多一點“政策紅利”,匯聚更多資源。高度重視供應鏈對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作用,把集成和提升供應鏈體系上升為國家戰略,把供應鏈服務列為重點扶持產業,出台專項規劃和系統性政策,營造創業創新氛圍,引導、支持更多資源要素投入到供應鏈體系發展中來﹔
加大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打通供應鏈主干網絡。支持建設開放共享的供應鏈服務平台,引導和推動供應鏈各節點主體向平台集聚和信息共享,對已有的公共信息資源加快開放﹔對照城市物流中心規劃建設標准,整治分散的物流倉儲基礎設施,整合形成供應鏈的集成點和樞紐﹔加快推動公、鐵、水多式聯運﹔
與中國制造2025同步,培育一批具有共享理念和平台模式的供應鏈龍頭企業。在國家層面和各地區、各行業,支持平台型龍頭企業組織和協同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形成若干企業高效協同、多種服務功能於一體的供應鏈服務平台,為生產制造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系統化的生產服務解決方案。當前,各行業中,物流企業貫穿供應鏈上下游,向供應鏈服務轉型具有先天優勢,可以重點鼓勵具有平台基礎和信息化優勢的物流企業加快延伸服務鏈條,提供供應鏈增值服務,率先向供應鏈服務平台轉型﹔
“智能制造”需要“智能服務”,鼓勵發展基於供應鏈的“務”聯網。引導和支持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供應鏈領域的應用,將孤立的制造業企業和生產服務企業連接起來,形成互聯互通、高效協同的生產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