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負責人在人大記者會上回應財稅改革等熱點

今年減稅降費將超萬億元

2018年03月08日04: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本報北京3月7日電 (記者邱海峰)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財政部負責人就“財稅改革和財政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當天,針對有記者提出“今年的赤字率是近年來首次下調,這是否意味著積極的財政政策會逐步地退出”的問題,財政部部長肖捷明確指出,盡管今年財政赤字率比上年有所降低,但積極財政政策的取向沒有變。

支出規模繼續擴大

談及今年赤字率下降,肖捷指出,這與中國經濟穩中向好、財政狀況不斷改善是相吻合的。同時,赤字率下降也將為中國經濟長遠發展和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留下更大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赤字率有所下降,但今年預算安排的財政赤字為2.38萬億元,這個規模和去年預算赤字規模是持平的。

肖捷表示,除了赤字規模,今年財政支出的規模仍然在繼續擴大。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規模將達到約21萬億元。預算報告上講的是20.98萬億元,按同口徑計算比去年增長7.6%,這個增幅高於今年預算收入6.1%的增幅。與此同時,我們還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3500億元,比去年增加了5500億元。同時,今年預算安排的中央基建投資也比去年增加了300億元。

支出規模擴大的同時,肖捷強調,財政資金使用要聚力增效。在預算的安排上,我們要優先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重點支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時,我們也要壓減一些無效的和低效的支出,通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體現積極財政政策的聚力增效。

個稅改革引人注目

“今年減稅降費的力度在繼續加大。全年預計減稅8000億元以上,同時還降費3000億元以上。”肖捷說,這也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應有之義,對於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都至關重要。

具體來看,財政部介紹,今年將繼續改革和完善增值稅制度。按照增值稅稅率三檔並兩檔的方向,合理調整稅率水平,重點是降低制造業和交通運輸等行業的稅率,目的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同時,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成為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表示,這次個人所得稅改革至少有兩大內涵值得關注:一是提高起征點,我們會根據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費水平的變化來確定提高到什麼程度﹔二是增加了專項扣除,首先選擇的重點是子女教育、大病醫療。此外,這次個人所得稅改革還要改革完善個人所得稅征稅的模式,將分類稅制轉化為建立起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稅制。

“特別要強調今年我們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主要是統一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的標准,大幅擴展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范圍,使更多的企業能夠受益,並且考慮將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的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同時,對企業新購入的500萬元以下的設備和器具當年一次性在稅前扣除。”肖捷表示。

整治無序舉債亂象

財政政策取向受到關注的同時,政府債務管理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一大焦點。對此,肖捷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政府債務管理工作,特別是在新的預算法實施之后,連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措施覆蓋了限額管理、預算管理、風險預警、應急處置以及日常監督等各個環節,可以說已經初步形成了地方政府債務的閉環管理體系。

根據財政部數據,截止到2017年末,中國政府債務余額為29.95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國債余額13.48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6.47萬億元。中國政府負債率(債務余額/GDP)為36.2%,比2016年的36.7%有所下降。

“按照這樣一個比例,我國政府的負債率是低於國際社會通用的所謂60%的警戒線,也低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負債水平。”肖捷說,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政府的債務風險指標水平與2017年相比,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肖捷介紹,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採取“開前門”和“堵后門”並舉的措施,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在“開前門”方面,我們考慮是合理增加債務規模。同時,我們也將合理確定分地區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穩步推進專項債券管理改革。在“堵后門”方面,主要是嚴格執行預算法和擔保法,從嚴整治無序舉債亂象。堅持誰舉債、誰負責,用我們通俗的話講就是“誰家的孩子誰抱”,嚴格落實地方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債務人和債權人依法合理分擔風險。同時,將加大督查問責的力度,做到終身問責、倒查責任。

(責編:李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