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舉行記者會,農業部負責人談農業轉型升級

鄉村振興 美麗畫卷正鋪展

2018年03月08日05: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從量到質,促進農業供求更高水平上的平衡 

●糧食收購價格市場化改革是大方向 

●農業要回歸綠色的本色 

●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

本報北京3月7日電 (記者郁靜嫻)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又作了專門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農業、農村發展的高度重視。7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潘顯政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轉型升級”這一主題回答記者提問。

韓長賦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抓好“三個重大”:制定重大規劃,從產業發展、鄉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進行科學謀劃,一張藍圖干到底﹔出台重大政策,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實施重大行動,真金白銀地投,真刀真槍地干。

當前,我國糧食的供求狀況出現了新變化,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大於求與供給不足並存。“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適度調減玉米和水稻,絕不是要放棄糧食生產,而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法減法一起做。”韓長賦說,在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的同時,調優產品結構,調精品質結構,調高產業結構,從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促進農業供求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實現平衡。

談及糧食價格問題,韓長賦表示,糧食收購價格市場化改革是個大方向,目的還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價格來引導生產、調節供求、調控進口。今年國家下調了稻谷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是為了進一步理順價格形成機制,對種糧農民採取直補的方式進行適當補助,“對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會有太大影響”。下一步,將引導農民種植優質水稻、種植強筋和弱筋小麥,同時在改革中加快完善補貼、保險等配套機制,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農業轉型升級,如何實現綠色發展?韓長賦介紹,綠色興農,一要健全休耕輪作等綠色發展制度。二要大力支持節本增效、優質安全、綠色環保技術的開發,強化綠色科技支撐。三要實施一批綠色發展重大行動。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已經先期認定了全國40個市縣作為農業綠色發展的先行區,“讓農業回歸綠色的本色”。

土地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黨的十九大提出,在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這是農村改革重大的制度創新,有利於促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韓長賦說。

具體到農房閑置的問題,是否也能像農村土地承包那樣實行“三權分置”?韓長賦表示,農村宅基地屬於農村集體所有,在現行政策下不允許買賣。“閑置的農房確實是一筆寶貴資源,利用好了,既能給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又能為下鄉創業的人員提供創業場所。”他介紹,今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探索三權分置,也就是在堅持宅基地所有權屬於農民集體、資格權屬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基礎上,適度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權。近年來,中央已經部署在33個縣市區開展試點,今后,會在總結的基礎上逐步加以復制和推廣。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08日 03 版)

(責編:劉海天、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