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9日05: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李長庚代表(河北邢台市白塔鎮欒卸村黨總支書記)
集聚鄉村振興旺盛人氣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因素。廣大農村需要大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專業人才。”李長庚說。
李長庚認為,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想方設法吸引農村青年人才回鄉創業,讓更多會管理、會經營的青年人留在農村、建設農村。在頂層設計上,國家應研究出台相關政策,鼓勵更多人才回農村創業,留在農村發展。通過吸引和培養人才,“筑巢引鳳”發揮人才的創業能力,帶動全村致富,用不斷發展的鄉村振興局面來聚集更多人氣。“希望更多在外工作生活的能人們積極利用自己的資本和管理經驗,回鄉帶領百姓致富。”
(本報記者 馬 晨)
呂建中代表(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主席)
促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既需要頂層驅動,也需要社會組織在民間外交方面積極發力。希望相關部門積極協調、引導國際商協會組織開展交流活動,促進形成‘政府引導、企業運營、商協會推動’的合作新模式,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呂建中代表說。
“民間組織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參與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呂建中說,國際商協會既能參與各國經貿規則的制定,又具備聯系企業和政府的天然優勢。建議支持國際商協會組織與世界貿易組織、“一帶一路”相關貿易促進組織等機構深化合作。
(本報記者 王比學)
張雷明代表(河南平頂山市市長)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在推動經濟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要努力優化環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張雷明代表說。
張雷明說,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資源型城市和老工業基地的轉型任務更加迫切。要下好調結構、減產能、增動能、優環境“四步棋”。扶持和引進創新能力強的企業,促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下大力氣化解過剩產能,培育新動能。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
(本報記者 馬躍峰)
馬露委員(安徽亳州市政協副主席)
建設適合農民的“雙創”平台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落下農村,創業創新的舞台上更不能讓農民缺席。”馬露委員建議,為鼓勵農民創新創業,需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建設示范點、樹立一批典型並推廣經驗。
馬露表示,針對農民普遍缺乏專業技能的問題,應強化創業培訓,提升農民識別機遇、選擇項目、規避風險等能力。針對“觸網”的年輕創業者,應搭建農民網上創業平台,建立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平台、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中心。此外,應加強農技服務體系建設,開辟為農服務信息網絡平台,為農民創新創業提供孵化服務。
(本報記者 李 翔)
梅建華代表(山東萊蕪市市長)
打通送法下鄉“最后一公裡”
“鄉村治理越有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就越好。”梅建華代表建議,進一步完善農村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基層司法所、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滿足農村法律服務需求,推動鄉村治理法治化、規范化,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營造良好的環境。
梅建華說,這些年,隨著農民工返鄉創業等發展,法律服務的欠缺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讓農民享有便捷實惠的法律服務,需要打通送法下鄉的“最后一公裡”。萊蕪市推進律師包村工作,實現了群眾遇事從找人到找法的轉變,干部辦事從用權到依法的轉變。
(本報記者 王 沛)
高佩璇委員(香港意得集團董事局主席)
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內生動力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隻有優化營商環境,才能釋放發展的內生動力。”高佩璇委員說。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文化心理、工作作風和經濟體制機制等因素的綜合反映。”高佩璇說,這些年,隨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營商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在有的地方、個別領域仍不同程度存在辦事效率低、服務意識差等問題。隻有深化“放管服”改革,才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進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經濟活力,推動經濟發展。
(本報記者 龔相娟)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09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