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章斐然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浙江省代表團在北京舉行全體會議,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 (人民網記者 章斐然攝)
“現在,我可以自豪地告訴大家,通過一年的努力,我們已經把承諾變成現實,把看似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在8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浙江代表團全體會議上,浙江省委書記車俊表示,此前承諾的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覆蓋80%左右的行政事項已經實現。
所謂“最多跑一次”,就是指老百姓到政府辦事,事先就可以從網上獲知所需材料,即使涉及到多個部門,也隻需要到一個窗口,一次性辦理,最多隻要跑一次。2016年末,浙江省政府率先提出這項刀刃向內的改革。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表述,獲得與會代表委員的熱烈回應。
據介紹,通過第三方評估顯示,目前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率達到87.9%,高出年初預期7.9個百分點。其中,省級“最多跑一次”事項達到665項,設區市達到755項,縣市區平均達到656項。辦事民眾滿意度達到94.7%。
作為此項改革的先行地,浙江有何經驗?下一步怎麼干?在8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車俊代表“干貨滿滿”。
經驗:技術支撐為基礎 推進改革“三步走”
車俊在總結一年多來的改革時說,這項改革的基礎是互聯網和大數據提供的技術支撐。浙江省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打造“四張清單一張網”,為實施改革創造了良好條件。這項改革的路徑是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通過減事項、減材料、減層級、減時間、減次數,讓數據和干部多跑路、讓群眾和企業少跑腿,確保實現跑一次是底線,力爭實現一次不用跑也成為常態、跑多次是例外。
“推進這一改革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不少困難,也有不少阻力,技術上的壁壘、流程的再造、地方和部門職能及利益的調整等等,每一個都是‘硬骨頭’,每前進一步都需要打破常規、闖出新路。”車俊說。
他將這一階段的改革歷程總結為“三步走”。
第一步是平台再造、集成服務。首先就在各級建立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窗受理,做到群眾辦事,即使涉及多個部門,也“隻進一扇門”,全面推行前台綜合受理、后台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第二步是流程再造、職能歸並。把散落於各部門的審批事項分類、分領域合並,在全省范圍推行20個領域証照聯辦,12個事項多証合一,實現“一照一碼走天下”。第三步是體系再造、打破信息孤島。依托省市區縣鄉村五級聯動的浙江政府服務網,推進權力事項集中進駐、網上服務集中提供、政務信息集中公開、數據資源集中共享,做到“一網通辦”。例如,杭州市在全國成立首個大數據資源管理局,加強信息數據整合共享,讓杭州市民憑一張身份証就能辦200多項事。
下一步:縱橫向全面延伸 促釋放最大紅利
在回答記者關於“浙江的‘最多跑一次’還存在什麼問題”時,車俊指出,“比如,信息孤島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職能轉換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全省‘跑一次’實現率還差12.1個百分點,留下都是難點、堵點,還有5.3%的辦事群眾不滿意。”
車俊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在三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推進機構改革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實現行政權力事項全面覆蓋、投資審批過程全面覆蓋、流程全面優化、鄉鎮(街道)全面延伸。
二要加快政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要在進一步消除橫向信息數據壁壘的同時,力爭縱向上進一步打開信息共享通道,真正讓數據活起來、用起來。
三要充分發揮“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龍頭作用,以此撬動經濟體制、公共服務體制、權力運行機制等領域改革,最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