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余紅藝在“代表通道”上接受採訪。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羅知之)今天,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會前,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的“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寧波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余紅藝表示,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融合了協商民主和票決民主,進一步推進了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和法治性,使人民群眾成為項目的參與者、監督者和受益者。
“今年,浙江11個市縣鄉在人民代表大會上都多了一項重要的議程,就是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由人大代表投票決定。這是在省委領導下,省人大總結基層民主創新實踐以后,向全省推廣的。”余紅藝表示。
她繼續介紹,每年年初,地方政府都要為老百姓選定民生實事項目。“過去的程序是政府征求意見,提出項目,並實施項目。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實現以后,流程增加了法定環節,把民生實事項目的選擇權、決定權和監督權交給了人大代表,實現了項目征集廣泛參與、項目決策代表票決、項目實施人大監督、項目效果人大評議。”
在余紅藝看來,新的機制使人民群眾成為項目的參與者、監督者和受益者。這也是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從為民作主轉化成為由民作主,雖然是一字之差,但是表明了基層民主建設邁開了一大步。
“這項創新實踐來源於基層,起源於寧波寧海兩個鄉鎮。2008年,寧海的力洋鎮和大佳何鎮首先開始試水民生實事項目由人大代表來決定,效果非常好,不僅能夠推動社會矛盾的解決,而且使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代表非常支持,群眾也很歡迎。所以,僅用4年時間,寧海就在縣城和所有鄉鎮實現了全覆蓋。今年年初,寧波的市、縣、鄉三級人大在人代會上也都實現了民生實事票決制。從代表票決出來的項目看,都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余紅藝坦言。
此外,余紅藝還表示,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有三個作用:第一,有效激發了人大職權,做實了決定權,使基層人大特別是鄉鎮人大的工作有了具體工作抓手。第二,密切了代表和群眾的聯系,有效激發代表履職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三,融合了協商民主和票決民主,進一步推進了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和法治性。
“新時代對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人大工作者,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挖掘基層創新的經驗,在新時代為人大工作創新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余紅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