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習近平兩會下團組”系列解讀之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

人民網 毛雷 熊旭 丁濤 陳立庚

2018年03月11日16:55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3月8日,習近平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十九大報告首提鄉村振興戰略,年初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5年聚焦“三農”,習近平在山東代表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鄉村振興,茲事體大。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在山東代表團,習近平言簡意賅地道明原委,他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

農業強不強 人才振興和組織振興是關鍵

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

3月8日,習近平在山東代表團強調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既要培養好人才,又要留得住人才。

農村人才怎麼培養?2017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給出了答案:把到農村一線鍛煉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

“要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安心、信心、空間,習近平的講話中蘊含著留住人才的良方。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在山東代表團,習近平進一步細化和明確了“關鍵在黨”的要求: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鄉村組織振興,基層黨組織書記應該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抓住基層黨組織書記這個“關鍵少數”,就牽住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牛鼻子”。

“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不僅需要凝聚力,也要有活力。習近平指出,要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

建設好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農村人才的積極性,團結一心、各盡所能,農業發展何愁不強。

農村美不美 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兩手都要硬”

“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過程的兩個方面。兩者相互關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翻閱《擺脫貧困》,近30年過去,習近平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關系的闡釋,依舊閃耀著時代的光輝。他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發展理念。

在山東代表團,習近平強調,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

鄉村振興,不僅要帶領老百姓從經濟上脫貧,更要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讓農村群眾既“富口袋”也“富腦袋”。

農村的美,既要內化於心,又要外化於“形”。

每年全國兩會,生態文明都是習近平頻頻談起的“關鍵詞”。2015年在江西代表團、2016年在青海代表團,習近平連續兩年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今年在山東代表團,習近平強調,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完善農村生活設施,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從“廁所革命”到“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習近平的關心事無巨細。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建設美麗鄉村,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一樣都不能少。美麗鄉村是小康社會在農村的具象化表達,建設好美麗鄉村,就為建設好美麗中國筑牢了根基。

農民富不富 產業振興是重要抓手

“農民富不富”,是檢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效果的“度量衡”。

3月8日,習近平在山東代表團明確指出,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

融合發展,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不二法門”。這要求鄉村經濟發展要在穩固第一產業的同時,進一步開拓思路,發展特色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

一二三產業齊頭並進,農民增收才見效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才有保障、可持續。

在談到鄉村產業振興時,習近平指出要發展現代農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整體素質。

早在2013年11月28日,習近平在山東農科院召開座談會時就曾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

當前,我國工業化已進入中后期階段,信息化日新月異,加速發展現代農業,補齊農業發展的短板,才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廣闊鄉村大有可為,做好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時不我待。

(責編:張歌、蔣波)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