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分量在人心的秤上

2018年03月11日11:03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青創營

每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聽取“兩高”工作報告時,不少人都有一個習慣——數掌聲,然后分析掌聲背后的含義。多年來,大家有一個共識:掌聲最多的地方,往往就是最能體現人民群眾獲得感的地方。

9日,代表委員聽取“兩高”報告。連玉明委員在現場也留心數了數,他發現兩個報告共獲得掌聲24次,其中7次為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響起,6次為維護正義、引領風尚的案件或規定響起。

“這些掌聲,是對‘兩高’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法治觀念的認同。” 連玉明說,代表委員最懂人心,他們了解民意,也代表人民群眾評判執法優劣、表達內心期盼。

司法領域的門檻較高,但絕非小圈子的游戲,法治價值指向必須是公道人心。公平正義就是人民群眾心裡的那杆秤,是非總能稱得出分量。

群眾首先關注的,自然是身邊的突出問題,這也正是代表委員的關切。電信詐騙犯罪猖獗,甚至發生了“徐玉玉”案這樣的悲劇。劉慶峰代表認為,嚴厲打擊電信網絡犯罪是保障公民權益的重要措施﹔“以權減刑”“提錢出獄”之類高牆裡的腐敗嚴重破壞法治信仰。秦光蔚代表說,檢察機關必須堅決糾正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維護法律尊嚴。“小官巨貪”“微腐敗”等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職務犯罪,人民群眾反映強烈,不少代表委員建議反腐敗繼續向縱深推進,用公正嚴明的司法,讓權力不能任性……

在人們關於正義的朴素情感裡,天理、國法、人情三者有機統一,不可分割。在情理法中找到平衡點,需要司法更加精細化、科學化。“看到報告中‘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的表述,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婚姻家庭案件中的孩子們。”趙國祥代表的專業是心理教育研究,他發現以前的婚姻家庭案件,大多就事論事﹔而最近正在探索的家事法庭,則更注重通過判決或其它方式修復家庭關系、關注人的心理需求。“這符合我們‘勸和不勸離’的社會文化,維護了婚姻家庭和諧穩定,我樂觀其成!”趙國祥代表說。

法治要成為信仰,司法就不能止於揚善懲惡,更要樹立規則、引領風尚。今年的報告,讓人眼前一亮:“醫生電梯內勸阻吸煙案”“朱振彪追趕交通肇事逃逸者案”被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兩個案例曾廣受關注,輿論場眾說紛紜,最后,司法判決一錘定音,讓維護法律和公共利益的行為受到鼓勵,讓見義勇為者敢為。現場聽取報告的代表委員同樣報以熱烈的掌聲。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掌聲給我們一個最重要的啟示是,司法同樣需要“以人為本”,法治總要在人們生活中那些常情、常理、常識的執守裡實現成風化人,成為全社會的信仰。正如人們常說的:“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青創營工作室)

(責編:馮人綦、曹昆)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