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兩會:“國進民退”本就是個偽命題

人民網記者 張文婷 孫陽

2018年03月13日20:02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這幾年,國企改革持續深入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則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民間投資降溫、融資和流通成本上升、競爭壓力加大……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關系被放在了“顯微鏡”下,而關於“國進民退”的說法更是不絕於耳。

3月13日上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四次全會后的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上,面對記者的提問,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對“國進民退”的說法並不贊同。“國進民退的觀點,無論從邏輯關系和實踐結果看,都不太正確,我自己沒有這個擔憂。”肖亞慶表示,從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看,國有企業通過改革開放不斷發展壯大,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得到了大發展。從總量和結構看,民營企業佔比越來越大,對國家的貢獻也越來越大。國有企業是執政基礎,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是大政方針,這兩方面的堅持並不矛盾,而是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的確,讓我們用行動和數據來說話。以過去5年為例,通過分步驟全面推開營改增,中國結束了66年的營業稅征收歷史,累計減稅超過2萬億元,加上採取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清理各種收費等措施,共減輕市場主體負擔3萬多億元。

同時,《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等多個涉及多層面、多領域的文件出台,有效地改善了營商環境,防止市場壟斷,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中國民營經濟也在回穩向好。以一組數據為例,2017年中國民間投資超過38萬億元,增長6.0%,比上年加快2.8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的比重達到60.4%。

於是,有了今年兩會上“56789”的說法:2017年,民營經濟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佔比超過50%﹔GDP和固定資產投資、對外直接投資佔比均超過60%﹔企業技術創新和新產品佔比超過70%﹔城鎮就業佔比超過了80%,全國城鎮就業數是4.25億人,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數3.4億﹔這兩年特別是去年對新增就業的佔比貢獻超過90%。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並提出“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回到當下,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市場的不確定性和企業風險無形中也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民營企業在謹慎出手的同時,更應練好內功,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拉長戰略眼光,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而國有企業則應該從國家經濟戰略方針著手,根據產業政策和行業形勢調整結構、優化管理,持續“瘦身健體”,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做強做優做大。

因此,所謂“國進民退”,說到底是個偽命題。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任何市場主體都有進或退的可能性,而單純的把其歸納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的博弈是片面的。事實上,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長、相互對立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關系。

正如肖亞慶所說,“我不但不擔憂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間存在著競爭關系,而且認為這會帶來新的發展機會,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服務和產品。”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開啟高質量發展,必須調動國有企業和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其他各類所有制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國企民企齊頭並進,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強大生命力。

(責編:朱江、蔣波)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