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少華
2018年03月15日04: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隻有把質量搞好,中國制造才能去‘山寨’、去掉比較低級的形象。”近日在人民大會堂代表通道,記者聽到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金山軟件集團董事長雷軍如是說。對媒體人來說,中國形象是老話題了,但在今天這個時候談,卻別有新意。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對於中國人民來說,開放二字的意義無需多言。40年來,我們正是在改革開放的政策中,一步步見証著國家變富、變強。
如今我們來到了新的歷史節點,新時代的中國應繼續提升開放水平,拓寬開放范圍和層次,已經是黨的十九大和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傳遞出的明確信號。比如,在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24次提及“開放”一詞。
作為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由於工作原因,我們頻繁採訪海外華僑華人、留學生,更重要的是,讀者遍布世界,所以對於全面開放邁向更高水平,本報記者不但舉雙手贊成,還認為有必要提高認識。世界的可以為我所用,而中國的本該就是世界的。這話的意思是,我們不但應當對世界科技、文化等各領域的精華兼容並包,還應提升對中國產品、中國形象的要求。當我們生產一個產品,從圓珠筆芯到C919大飛機,心中應有這樣的自覺性,它將代表中國形象。當我們拍攝一部視頻,從一部廣告到一部電影,應當心知肚明,這其中傳遞出的價值觀,承載的文化魅力,就是別人眼中的中國。當我們與世界各國人民交往,應當知曉,在我們的善意與友情背后,是世界對中國人的評價。
正如每片葉子都帶著樹的基因,每個中國人身上都有著新時代的密碼。
至於在代表通道中,為什麼是雷軍在談中國形象?這事也跟開放有關。小米手機早已走出國門,在許多國家暢銷,在人口規模龐大的印度甚至已經是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你,我,我們手中的手機,心中的想法,筆下的句子,口中的言辭,都是中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