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兩會:減負問題不只是簡單的“加減法”

孫陽 車柯蒙

2018年03月16日18:07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人民網記者 於凱 攝)

3月16日上午,兩會期間的一場記者會“詩意盎然”。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談笑間讓“減負”問題有了個嚴肅的答案。

“雞湯喝的人人醉,錯把忽悠當翡翠,不聽忠告聽忽悠,負擔增高人人愁。”陳寶生一首臨場發揮的小詩,道出了當下學生“減負”面臨的嚴峻形勢。

的確,減負問題年年熱,卻年年都在。症結在哪裡?

用陳寶生的話來說,“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個人心裡面都有一本賬。”今天,我們不妨來算算這本賬。

“我要講清楚一些概念,什麼叫負擔?我們講的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指的是違背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超出教學大綱、額外增加的這一部分,我們把它叫做負擔。在這個以內的,我們把它叫做課業、學業,叫做必須付出的努力。”陳寶生如是說。

那麼,我們來看看額外增加的這部分,問題出在哪兒?

從學校的角度來看,有些減負方法過於簡單化,“書包輕了就是減負”的理念難以與時代發展相適應﹔而在校外,超前教、超前學,違規辦學、沒有資質辦學的情況大量存在,學生下了課又去上課,“學生痛恨、家長無奈、機構賺錢”,教育市場亟待規范。

除此之外,老師、家長作為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責任人,在“減負”問題上更應該身先士卒。“課上不講課下講、課上少講課后講,甚至鼓勵引導學生參加培訓”的問題一定要杜絕。家長更應當尊重教育規律和成長規律,不要急於求成,成為“培訓廣告”的“奴隸”。

“我覺得整個社會都要提高教育素養,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成功觀,這樣使得我們減負工作有一個正確的思想基礎。”陳寶生指出,減負不光是教育戰線的事,還是整個社會的事。

從學校教學減負、加強科學管理﹔規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頓各類培訓機構﹔改變評價方式,完善學業考試辦法,建立素質綜合評價制度,不允許以分數高低對學生排名,不允許炒作高考狀元﹔老師教學減負、老師要按照大綱足額授課……毫無疑問,這些措施將成為下一步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將成為真正推進“減負”問題解決的重要措施。

具體來看,陳寶生規劃中的“減負”有兩個關鍵措施:一是要砍斷教師和培訓機構在教學方面的聯系紐帶。培訓機構可以搞各種培訓,但是不能搞超前教學、超綱教學,義務教育階段涉及的各科都不能搞,還要割斷各類考試、考評、競賽成績和招生的聯系,不把它作為招生的憑據。公辦學校不准搶生源,用這些辦法逐步減輕負擔。二是綜合治理,會建立起一個健康的教育秩序,構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

“未來是你們的,希望永遠都在。”每當我們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都不應為其附加一份負擔條款。減負,希望不再是個問題。

(責編:朱江、蔣波)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