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兩會:這件事,等不得也等不起

人民網記者 陳燦 羅知之

2018年03月18日22:39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唐代詩人韓愈的這首《春雪》,用浪漫主義手法描繪出詩人對春天的期盼,一個“等”字暗含其中。

17日的北京,也終於等來了一場春雪。當然,新時代的中國,還有件事情,等不得,也等不起。

環保部部長李干杰在當天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講了這樣一句話:三年時間非常短暫,我們等不得,也等不起,所以一邊在做頂層設計,一邊在抓具體工作,我們也完全有基礎、有條件這麼做。

這件事,正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在黨的十九大上,“污染防治”被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這一戰怎麼打?用李干杰自己的話來說,“有了一個基本的考慮、基本的思路”。

這個基本思路簡要來講,可以概括為“三個三”:

第一個“三”是圍繞三類目標,其中第一類就是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主要包括大氣方面的優良天數比例、PM2.5下降比例,水方面的好於III類水體比例、劣V類水體比例。第二類目標是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的目標,主要包括大氣方面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方面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第三類目標是環境風險管控目標,主要包括農用地風險管控目標和城市建設用地風險管控目標。

第二個“三”,突出三大領域,也就是大氣、水和土壤。大氣方面,要抓緊制定發布下一階段《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水方面,要深入推進現在還在實施的,2015年4月份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就是“水十條”,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還有全面實施2016年5月制定發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扎實推進淨土保衛戰。

第三個“三”,強化三個基礎、三個保障。第一個保障是積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二個是要加快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力度。第三個是要加快形成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這麼來看,一張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清晰路線圖已展開。

要保証按照路線圖有效推進,改革管理體制來釋放動能紅利,更是打贏戰役的基礎支撐。

今年3月13日,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環境保護部調整為生態環境部,引發社會熱議。即將組建的生態環境部與環保部的職能有何區別,又將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

李干杰表示,組建生態環境部將實現“五個打通”:

第一是打通了地上和地下﹔第二是打通了岸上和水裡﹔第三是打通了陸地和海洋﹔第四是打通了城市和農村﹔第五是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就是統一了大氣污染防治和氣候變化應對。

“長期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體制機制方面存在兩個很突出的問題。第一是職責交叉重復,九龍治水、多頭治理,出了事責任不清楚﹔第二是監管者和所有者沒有很好地區分開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有些裁判員獨立出來,但權威性、有效性也不是很強。” 李干杰表示,這一次的改革方案,很好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群眾作出的庄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講過: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因此,補齊生態環境質量這塊短板,三年時間,尤需快馬加鞭。

這件事,等不得,更等不起。

(責編:朱江、蔣波)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