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版記者在兩會

傾聽好聲音  見証大歷史

2018年03月20日04: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本報記者葉曉楠(中)在全國兩會“委員通道”上提問。

  本報記者王丕屹(左)在會議現場。

  本報記者潘旭濤在北京鐵道大廈駐地採訪。

  本報記者劉少華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提問。

  本報記者彭訓文(右)在採訪全國人大代表楊永英。

  本報記者柴逸扉(左)在採訪全國政協委員霍啟剛。

  本報記者申孟哲(左)在採訪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

  本報記者李婕在人民大會堂前。

  本報記者盧澤華(左)在採訪海外列席僑胞陳建南。

  懷著初心上兩會

  雖然已經是連續第十六年參加兩會報道,但我仍然像第一次一樣,無比珍惜報道兩會的每一次機會,能在現場見証中國民主政治的不斷進步,是我身為媒體人的榮耀。

  在今年的兩會採訪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字:初心。還記得在採訪《海棠依舊》的導演陳力委員時,她跟我強調得最多的,是初心,是要用初心,去再現那段紅色的歷史,要拿出真誠的態度來,拍出高質量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用好故事感染觀眾。陳力委員對初心的執著,令我十分感動。

  事實上,在今年的兩會期間,不論是在小組討論中,還是在單獨採訪中,我都不止一次聽到,代表委員們在討論關於初心的話題,他們說,要秉持希冀和夢想,堅守承諾和信念,承擔責任和使命。

  今年,我採訪了多位來自基層和一線的代表和委員,他們中有彝族繡娘,也有大山深處的村黨支部書記,還有縫紉操作女工,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懷著一顆初心,為脫貧攻堅、改革發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我想,這份對於初心的執著與珍重,不僅是代表委員們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也是對我這個上會記者最好的激勵。

  (葉曉楠)  

  

  多個視角看中國

  今年兩會,我在政協報道組重點關注了一個特殊群體——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海外列席僑胞。他們雖然人數不多,隻有35人,卻給兩會增加了一個觀察中國的視角。

  他們可以從更寬闊的視角解讀中國的重大舉措。比如修憲,他們看到的是,這將保持中國穩定發展,從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他們也可以從細微處察覺國人司空見慣的事情。比如,當有僑胞接到通知,要求著正裝來參會時,他的第一反應是:“在中國,正裝是指什麼?西裝?中山裝?還是其他?”因此,他今年帶來的建議之一就是,中國應該有自己的“國服”。

  中國也願意聽到來自海外的聲音。所以,兩會期間,35位僑胞很忙。除了會議議程外,很多機構、部門都想聽聽他們的意見。北京市想將“水立方”改造成“冰立方”,專門在座談會上聽取了僑胞的意見。我們人民日報海外版探索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也請了僑胞們建言獻策。

  (潘旭濤)  

  

  通道提問印象深

  參與兩會報道幾年,在今年這個超長會期裡,時不時覺得像第一次參與其中。新議程、新名詞層出不窮,新代表委員第一次亮相,打亂了早早形成的“套路”感,很多功課不得不從頭做起。

  印象最深的,是幾次儀式感很強的全體會議。無論投票還是宣誓,現場極為庄重、肅穆,即便三樓記者席也鴉雀無聲。大家都知道今年兩會很特別,於我而言,這些時刻尤為特別。人類是需要儀式感的,多年以后,會是這些畫面在記憶中停留。

  印象同樣有些深刻的,是第一次在部長通道提問。面對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我的問題環節隻有21秒,一口氣說出本報媒體矩陣中所有媒體名字,再把問題說清楚,以記者身份行專業之事,整個過程比預期的甚至還流暢些。當晚,在俠客島把這段視頻貼上去,以《其實,今天那場引起熱議的採訪,干貨還是蠻多的》為題,在很短時間內就收獲了“10萬+”,成為兩會期間報與網、線上與線下一次融合探索。看著網友們在評論區對我從衣著到提問方式開著善意的玩笑,覺得這又是一個沒白早起的日子。

  (劉少華)  

  

  感受變革的力量

  今年的兩會給我的整體感覺是,“新”這個主題貫穿始終。

  時值“換屆年”,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乃至國家機構領導人,都換了不少新的面孔﹔我參與旁聽的政協分組討論會,大家討論的議題中也有相當多的“新”話題,比如中國如何高質量發展、脫貧攻堅如何打好關鍵性決戰、中國未來的區域發展戰略的著力點在何處等。

  與此同時,媒體的變革也彰顯著“新”。以我的上會經歷來說,我不僅是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同時還是海外版旗下新媒體品牌“俠客島”、“學習小組”的記者,同時也給海外網、海客客戶端供稿。兩會的媒體報道和議程設置,已經從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逐漸延伸到指尖、屏幕、全媒體視聽。

  我們採訪的代表委員,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我們的“用戶”和“粉絲”。我們的“俠客風雲會”專訪了來自香港的政協委員霍啟剛,“學習小組”則專訪了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代表,對西藏邊區代表的採訪則拍攝成微電影,實現了“報紙文字”+“新媒體視頻”同時落地、線上線下聯動的創新報道。

  一斑窺豹,媒體報道的“新”變革,和中國的變革同頻共振。我們這一代人,注定要學會用更多更鮮活也更帶科技感的方式與時代同呼吸,記錄下新時代裡更多鮮活的中國故事。

  (申孟哲)  

  

  憲法宣誓最感人

  3月17日,瑞雪。清晨長安街,天安門壯觀,人民大會堂庄嚴。人民大會堂內掌聲不息,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習近平全票當選國家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隨后隆重的宣誓儀式開始,儀仗隊護送憲法入場、全場起立奏唱國歌。主席宣誓:“我宣誓,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憲法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這是自憲法宣誓制度實施以來首次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舉行的憲法宣誓儀式,主席的錚錚誓言在人民大會堂久久回蕩。

  上午的全會比平日結束得略早,走出人民大會堂,瑞雪飄飄洒洒,我的雙眼濕潤。忽然想起人大開幕式那天總理報告中說的“人民政府不負人民重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誓言,無論是為個人還是為家為國。又是一年春天,讓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個人的夢想,也為眾人的夢想。

  (王丕屹)  

  

  制度自信有底蘊

  全國兩會是觀察中國政治的絕佳窗口,參與其中,能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各類儀式性展示,更能感受到這種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民主政治制度的蓬勃朝氣和成熟自信。

  記者採訪了多位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代表,其中很多是新代表,但他們在審議報告、接受採訪時毫不怯場,講成績時不忘說不足,談問題提建議時直截了當。各代表團小組審議時,冷場的情況少了,主動要求發言的代表多了,大家坦率交流觀點、大話套話少了,一心為群眾發聲,目的都是為了讓會議開出實效。

  我們常說“制度自信”,其實兩會制度所呈現的集中領導、發揚民主,兼容並蓄、求同存異,深謀遠慮、務實高效等可貴品質,正是“中國式民主”的自信之源。它植根於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並在現代轉型中煥發新的生機。這條路,我們必將越走越寬。

  (彭訓文)  

  

  見証歷史奔波忙

  與以往相比,今年的全國兩會時間比較長﹔但同時,本次兩會議程多、分量重。比如憲法修正案草案表決、國家領導人選舉產生、監察法草案表決、國務院機構改革表決……這些議程都影響著未來中國的發展變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也與其他的中外記者一樣,一起到現場來見証這些歷史性時刻。當然,因為關注的人多,所以為了見証這些時刻,也必須要跑得勤、跑得快,去爭取更好的位置、更早地進入會場。比如9點鐘在人民大會堂開始的全體會議,往往就要6點甚至更早起床。除此之外,在人民大會堂、代表團駐地、辦公室之間,也要接連不斷地來回奔波。但也正是這種奔波讓自己見証了更多的重大時刻,感受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

  (柴逸扉)  

  

  對話委員感受多

  與政協委員們對談是一件非常有“畫面感”的事情。

  和醫藥衛生界的吳德沛委員對談,他會將醫院用血緊張時的場景細細闡述﹔和文化藝術界的李瑛委員對談,她會將歌唱家們基層巡演的盛況娓娓道來﹔和海外列席僑胞朱怡苑對談,她會向你詳述南非華僑華人捐建小學的一草一木……直到兩會進入尾聲,這些畫面依舊在我的腦海裡時時浮現。

  何以會有如此強烈的“畫面感”?因為他們人在其中,切身感受,傾訴起來自然入木三分、震撼生動。方寸之間自有大千世界,這些畫面深深烙印在他們各自的生涯中,也通過他們的表述烙印在我的心裡。

  於是想到,作為媒體人,我們通常會職業性地“冷視”所見所聞,卻忽略了那種身在其中的代入感。要寫出“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作品,這種代入感必不可少。

  一花一葉一世界,眾生都有千面相。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既需要站在遠處,看見“廬山真面目”,也要徜徉其中,“橫看成嶺側成峰”。兩會無疑給記者提供了這樣一個珍貴的時機,我們也要將這種珍貴傳遞給讀者,方不負新時代媒體人的使命。

  (盧澤華)  

  

  願把更多佳話傳

  在全國政協經濟界別委員的小組討論會上,一位民營企業家談融資難問題,動情悉理,建議也具體實在。現場不少委員點頭,全場肅靜。已接近討論會的尾聲,沒想到主持人即興邀請列席的有關部門負責人說幾句。而這位負責人的回應同樣直擊問題,招招務實,激起現場一片掌聲。會議散場后,等記者圍追堵截到電梯口的時候,企業家和負責人正好相遇,雙方都有些激動,很用力地握手。一位說“特別高興能得到您的直接回應”。另一位說“我們會有專人跟您聯系,請您來監督我們的下一步工作”。

  首次跑兩會,見証此景,讓我感到欣慰而幸運,也為“跑”增添更多動力。參會者的專業務實高效,側面証明兩會的務實高效。待有朝一日,問題逐條解決,這又何嘗不是一段佳話呢?願意欣聞更多佳話,也願我們能夠持續地見証、記錄與推動。

  (李  婕)

(責編:李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