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硬仗必须打赢(两会进行时)

本报记者  卢泽华  申孟哲  彭训文  潘旭涛

2018年03月10日03: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新疆阿克陶县巴仁乡古勒瓦克村村民胡达拜尔迪·巴拉提一家在新盖的富民安居房前合影。
  新华社记者 岑云鹏摄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易地扶贫搬迁后新建的幼儿园内,孩子们一起吃免费“营养午餐”。
  吴吉斌摄(新华社发)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江潭村,67岁的贫困户戴邦林在养鸭场里。当地以“公司+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养鸭合作社,戴邦林是其中的一员。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共的庄严承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国扶贫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举世罕见。

中国扶贫事业取得积极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如何更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些话题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

多管齐下助力精准脱贫

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5年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陕西省主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表示,中国扶贫事业可以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围绕人的发展政策,如社保、医保兜底等;第二种是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信息、环境等;第三就是目前讨论较多的精准扶贫。5年多来,这3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减贫目标的国家。过去5年,中国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这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作为一个内地多山省份,近年来,贵州省的桥梁建设引发海内外关注,北盘江大桥、鸭池河大桥等“超级工程”,对脱贫攻坚起到重大作用。

“要想富,先修路;要修路,建好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卫东表示,贵州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地交通连接不畅,新的桥梁、道路建成后,激活了各地发展要素,极大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很多边远区县甚至将桥梁周边地区作为产业发展中心区域。

“下一步,贵州在道路和桥梁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会出台更多方案,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助力更多百姓脱贫致富。”高卫东说。

除了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中国也积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助力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评估等,在这些方面,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帮助。”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表示,通过这些技术,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真实可靠、及时全面的数据支持,确保把扶贫政策送到贫困户家中。

孙丕恕说,截至去年底,浪潮“大数据精准扶贫云”已服务了全国很多县市,这些地方利用分析结果,落实医疗救助、技术培训、教育兜底、产业扶持、金融扶贫等帮扶措施,实现动态化、数字化精准管理。

扶贫方略凸显制度优势

中国扶贫事业为何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广泛赞誉?代表委员认为,其关键在于中国扶贫事业有中共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关键是总体制度框架科学合理。”霍学喜说,十八大以来的精准扶贫方略,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中央要筹措资金和资源,省级夯实责任,市县落实责任。3个责任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安排。“中国的扶贫攻坚讲求‘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实事求是。未来要更多地在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长效机制上做文章,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

受邀列席全国政协会议的海外侨胞、全非洲华人妇女联合总会会长朱怡苑表示,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最好体现。中国扶贫讲求“精准”二字,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等多种形式,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引导贫困人口创造价值,实现脱贫。

赵皖平表示,中国能达成这样的脱贫成就,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制度优势,可以集中精力、集中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攻坚克难。“这是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最具体的体现。”赵皖平说。

持之以恒补齐民生短板

虽然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任务依旧艰巨。按照既定目标,今年中国将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表示,要实现精准扶贫,必须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好的职业教育将打开成才、成功的大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他建议加强宣传,让全社会重视和参与职业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陈卓禧认为,香港教育界应该积极参与到内地扶贫工作中来。“教育是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香港教师及学生积极参与扶贫,不仅可以为祖国的扶贫工作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能增进香港师生对内地的感情。”陈卓禧说。

霍学喜表示,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关键期,产业扶贫是重中之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相融合,会形成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产业环境。同时,产业扶贫、产业发展要有配套措施,这就需要继续深化和推进农村改革、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改革。

赵皖平表示,不仅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还要“打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终点,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脱贫之后,如何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有内生动力,让贫困地区的人民享有同等幅度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让这些地区的人民不‘返贫’,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挑战。”赵皖平说。

(责编:李栋、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两会进行时
    我为政府工作报告献策
    民民跑两会
    听懂两会
    捎句话
    人民网评
    健康中国人

两会调查

    2018两会热点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