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宪法法律融入百姓生活(对话)

——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

本报记者 张 洋

2018年03月21日05: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监察法。如何抓好贯彻实施、推进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

  问: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此次修改宪法、制定监察法等,把人民的美好愿望写进了法律制度。您如何理解和评价?

  姜明安:宪法是根本法,改革开放40年来的每一次修改宪法,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都是人民意志的集中反映。此次修改宪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些充分体现了党的意志与国家意志、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新修改的宪法还增写了“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也是回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有更多需要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从制度上护航高质量发展。有了高质量发展,群众也就必然有高品质生活。另外对于监察体制改革,社会高度关注并对制度设计提出一些意见建议,此次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明确监察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并进一步制定了监察法,这些都对民情民意进行了吸纳,充分回应了社会关切。我们相信,这必然大大增强对公权力的监督,有利于遏制不作为、乱作为,换来群众满意度和党委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问: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请问在贯彻实施中应该把握好哪些问题?

  姜明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立法”,这意味着我们要以宪法、监察法等法律为指引,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特别是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完善,增强法律的指引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监察等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备案审查,查出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并及时作出调整完善,确保法制的统一性。再如,宪法法律的权威应充分体现在每一起执法活动和每一起司法案件中。这就要求“一府一委两院”及其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新修改的宪法、监察法,及时完善有关工作制度,进一步增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新的法律要求融入为民服务、执法办案的每个环节中。

  问:我国始终强调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请问在社会层面,应该如何深入推进宪法法律的贯彻实施?

  姜明安:宪法法律是维护公民合法权利的强大武器,也是公民履行责任义务的行为规范,因此广大群众既是法治的受益者,也应该是法治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自觉树立宪法法治意识、主动学习宪法法律知识,知晓了解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运用法律,与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通过各种法定渠道举报、投诉等,切实承担起监督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责任。为此,各地都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让宪法法律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今后要进一步增强普法活动的常态化和实效性,通过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形式,让群众乐于接受,把普法活动融入调解纠纷、执法办案、便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让宪法法律融入百姓生活。总之,通过各个方面的不懈努力,我们越是遵守法律、践行法治,法治给我们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会越强。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21日 17 版)

(责编:李栋、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两会进行时
    我为政府工作报告献策
    民民跑两会
    听懂两会
    捎句话
    人民网评
    健康中国人

两会调查

    2018两会热点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