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今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一場記者會,本場記者會的主題是“政協委員談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會上,有記者提問稱,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已從去年開始實施,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攻堅之年,目前這項工作的進展如何?另外,“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的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怎麼樣?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常委、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藍天保衛戰要求打贏,非常明確沒有退路,完不成任務必問責。
劉炳江介紹,去年一年來,化解鋼鐵產能3000多萬噸,全國8.1億千瓦的燃煤基本達到了天然氣的排放水平,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煤發電基地,淘汰了1.3萬台工業爐窯,全國的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首次跌破60%,達到了59%,而且關掉了2.3萬台的燃煤小鍋爐。北方地區清潔取暖,中央財政試點已經達到35個,去年一年北方清潔取暖,煤炭被清潔能源替代,完成了480萬戶以上。“公轉鐵”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鐵路貨運量增長9.1%,這是幾十年來增量最大的一次,老舊汽車淘汰了200多萬輛等。這些措施有力地支持了2018年全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全國PM2.5濃度同比下降了10.4%,優良天數增長了2.6個百分點,北京達到了51個微克每立方米。監測的這些數據和人民群眾的感受也是一致的,大家不停地晒藍天。這些措施的實施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念。
對於完成2020年約束性指標,劉炳江認為非常有信心,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大氣十條”第一期的收官之年增強了信心,也探索出了一條打好打贏的路子。當時最難的是北京PM2.5達到每立方米60微克能不能完成,16個部委和省級部委10天之內就會簽完畢秋冬季攻堅方案,大家眾志成城,創造了奇跡,這一仗后北京降到了60微克以下。
第二是,依賴背后兩千多名全國一流的大氣、氣象等科學家,國家拿出了近6個億的基金來支持做研究,霧霾的原因已經基本搞清楚了。現在霧霾什麼時候來,多大范圍,什麼時候走,都可以及時公布。而且,這兩千多位科學家在“2+26”城市和11汾渭平原等39個城市駐場、駐市蹲點,制定“一市一策”來進行治理,可以做到科學治霾、精准施策。
關於問責,劉炳江表示,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要求,地方人民政府負責,藍天保衛戰也要求實行量化問責的規定,凡是重點任務完不成,或者質量改善目標完不成的肯定問責。現在問責是有法有據,大家感覺1月份甚至到2月份全國PM2.5不降反升,這裡面有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的氣候異常,有一些客觀的原因。但是我想說的是,藍天保衛戰要求打贏,打贏就是沒有退路,非常明確。軍中無戲言,言必信,行必果,完不成任務必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