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江:移動源治理是北京大氣污染治理的主要矛盾

2019年03月05日17:54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今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一場記者會,本場記者會的主題是“政協委員談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會上,有記者提出,這兩年北京市在治霾方面力度越來越大,而且成效也非常的顯著,老百姓在微博、微信當中刷藍天的次數越來越多。針對現在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已經進入到爬坡過坎的攻堅階段,北京市和其他的省市都提出了治霾要“一微克一微克摳”這樣的新要求,未來還有哪些污染源需要重點進行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還需要在哪些方面持續發力,從而讓老百姓收獲到更多的藍天?對此,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常委、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大氣污染治理尤其是以北京為例,確實進入了攻堅期,要啃硬骨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面積佔國土面積的7.2%,這7.2%的國土面積上布局的是什麼產業呢?1/3的平板玻璃、39%的電解鋁、43%的粗鋼、49%的焦炭、60%的原料藥等。高耗能、高排放的企業這麼密集,導致了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全國平均的4倍左右。因為排放量遠遠超過大氣環境容量,不調結構不行,但是調哪一個結構都是比較難的。從“大氣十條”到現在,2013年北京煤炭還是2000多萬噸,到了2018年不到300萬噸了。疏解非首都功能已經把一千多家企業搬遷了,靠調整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北京重污染天氣從2013年的58天降到去年的15天,這說明治理的路子是對的。

劉炳江表示,北京生態環境局發布了2018年北京PM2.5的源解釋,通過細小顆粒的測試,能夠測出來源來自哪裡。北京全年51微克之中,2/3來自北京市,1/3來自外界傳輸。但重污染期間,像剛剛經歷的這次空氣重污染天氣,55%-70%來自於外地,因為氣象條件不一樣,這兩個數非常具有說服力。所以對於北京市而言,現在本地污染中45%來自移動源也就是機動車這一類。主要矛盾已經不是產業結構和煤炭治理了,要轉移到移動源治理上來。現在大家可以看到北京的公交車,電動化的公交車越來越多,到2020年前,將要求公交車改成電動車。凡是北京的重型載貨車逢車必查,去年查了218萬輛,其中冒黑煙超標的15%,氮氧化物超標的30%,對北京而言,任務還很艱巨。

劉炳江認為,北京以外的區域著重還是四個結構的問題。在產業結構上,全面實行鋼鐵的超低排放。而且量大面廣的工業窯爐,要麼用清潔能源替代,要麼深度治理,要麼就淘汰掉﹔在能源結構方面,重中之重是農村的散煤替代,農村燒的散煤對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相當於電廠排放的17倍,散煤進行能源替代是對經濟、社會、環境最優的一個手段,農民告別煙燒火燎的年代,對於空氣PM2.5濃度下降﹔第三個是“公轉鐵”,全國的公路貨運量佔比可能是75%左右,這個區域84%,因為大宗物料產品都在這個地區,現在是拉單挂賬,在鋼鐵、燃煤電廠、焦炭,甚至電解鋁、有色金屬上都拉單挂賬,在建設鐵路的貨運線,禁止再用公路大貨車運輸﹔太行山沿線是礦山最密集的地方,現在要求復綠,建筑施工、水利施工和道路施工揚塵控制住。最關鍵的一招就是重污染天氣大家聯防聯控,一聲令下大家齊步走,什麼時候收、什麼時候放,有統一的命令,今年最大的任務就是制定這個名單。

最后,劉炳江表示,減排措施千萬條,列的單子千萬條,措施千萬條,但是減排是第一條。大家都渴望藍天白雲,目標已明確,措施已經分配下去,隻有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

(責編:席秀琴、仝宗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人民小廚,上菜了》
    2019兩會進行時
    兩會全媒派
    兩會聽我“蔣”
    兩會夜歸人
    兩會KPI
    微信圖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圖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時刻
    微信截圖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圖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