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今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楊偉民作了題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的大會發言。楊偉民說,當前,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這並沒有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下行是前進中的波動,問題是成長中的陣痛。我們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市場主體的不懈創新,有億萬人民的共同奮斗,克服了眼前的困難,前面必將一片光明。
發言全文如下:
當前,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這並沒有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第一,需求基礎和供給條件沒有變。我國是擁有近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這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獨有優勢。在經歷高增長階段后,會跌入低增長陷阱,這是截至目前的國際經驗,但未必適用於我國。因為所有經歷高增長進入高收入行列的國家,其人口規模同我國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我國市場空間廣闊,城鎮化率還不高,汽車普及率較低,基礎設施還有不少缺口。我國人力資本豐富,儲蓄率高,產業體系完整,創新能力正在快速提升,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會催生新的增長點。深化市場化改革可以激發近14億人的積極性、1億市場主體的活力,這是我國最大的潛在生產力、創造力。隻要我們善於從長期大勢看當前形勢,就不應該喪失信心。隻要我們善於用市場化辦法激發需求、優化供給,潛在的增長就會轉化成現實的增長。
第二,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當然,“機遇”的內涵發生深刻變化,過去利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全球化深入發展來吸引外資、擴大出口、用市場換技術的機遇,已經轉化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新機遇。隻要我們把握好這些新內涵,並據此解放思想、重塑規則、改革體制,就能化危為機,把外部壓力轉化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第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沒有變。供給側結構性矛盾是現階段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近年來的制造業減速,以及去年的消費投資雙減速,都有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影子,背后是要素配置扭曲,這是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踐基礎。2016年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進展,化解了不少過剩產能,處置了一批“僵尸企業”,宏觀杠杆率趨於穩定,過高的房價得到遏制,新產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涌現、帶動力增大。隻要我們堅持向改革要動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行“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更多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矯正要素配置扭曲,市場經濟的自我糾偏機制就會發揮更大作用,經濟發展的韌性就會增強。
第四,宏觀調控精准施策的思想方法沒有變。針對經濟運行和政策執行中的突出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作出了相應部署。如:要把握好多目標平衡,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防止顧此失彼﹔要實行逆周期的宏觀政策,面向供需雙向發力,既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要穩定總需求,防止政策順周期和供需偏離﹔要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讓企業看到生產經營是有利潤的﹔要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讓合理充裕的流動性切實流入飢渴的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讓他們看到投資是有來源、有回報的﹔要以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為重點推動相關改革走深走實,防止改革空轉、企業無感﹔要激勵干部擔當作為,防止有約束無激勵、強約束弱激勵、約束層層加碼激勵層層遞減﹔要鼓勵創造性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防止怕問責而運動式、一窩蜂、一刀切等。隻要我們貫徹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影響經濟下行的短期因素就會不斷消除,市場預期和企業信心就會增強。
總之,下行是前進中的波動,問題是成長中的陣痛。面對各類風險挑戰,人民政協要按照汪洋主席在常委會工作報告中的要求,“必須服務大局、維護大局,堅決貫徹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在履行職能中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齊心協力共襄偉業。”我們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市場主體的不懈創新,有億萬人民的共同奮斗,克服了眼前的困難,前面必將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