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 林露)“作為連任三屆的委員,從履職經歷我體悟到:‘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政協委員要做好‘委員作業’,交這份履職報告,關鍵要在平時下功夫,在日常見真章。”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胡衛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
在胡衛的理解中,所謂“平常”指的是兩個方面。一是要聚焦黨政關切,圍繞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心,服務國家和地方黨和政府領導工作思路大局急需的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二是要聚焦民生關注,把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放在心上。
“用政協委員的眼睛去看,發現問題﹔用政協委員的耳朵去聽,聽到老百姓真實的訴求﹔用政協委員的嘴巴去表達,人雲亦雲不雲,老生常談不談﹔用政協委員的文字去表達,寫好提案和調研報告。”
全國政協圍繞經濟發展中的重大課題,每年組織開展專題調研與視察,為中央決策提供參考。“我的許多提案選題,都是來自全國政協調研計劃。”近年來,胡衛隨全國政協調研組先后到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分別就學前教育、農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足跡遍布城市、農村街鎮、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連片特困地區。利用參觀、走訪、座談等形式,他收集大量實証資料,撰寫了一系列提案。今年,他更加關注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並把提案《花錢買“機制”,創新學前教育發展思路》帶上會。
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昭示了黨和國家為幼兒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優質學前教育的堅定決心。
前不久,胡衛隨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袁貴仁赴山東濟南、青島和雲南調研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情況。“隨著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劇,如何加大投入,確保學前教育新政目標的實現,對各級政府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當下,橫在面前的有‘三座大山’:師資不足、財政困難、編制緊張。”基於前期充分的調研,胡衛的分析直指問題的核心。
根據教育部公報,目前我國在園幼兒4600.1萬人,幼兒園專任教師243.2萬人,師幼比1:19。“按規定,師幼比應為1:15。據此測算,全國幼師缺口63.5萬人。但是,我國學前教育僅佔教育經費總投入的7.65%,與義務教育45.49%、高中階段15.60%、高等教育26.10%相比,差距顯而易見。”
胡衛介紹說,在安徽、貴州等地調研中,我們發現,公辦園普遍缺編、少編,甚至無編,與之相應的是財政投入捉襟見肘,大量編外教師無社保、無職稱,收入甚至比不上住家保姆。公辦園“人難進、人難留”成為了無可奈何的“老大難”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在公共投入尚顯不足的學前教育領域,民辦幼兒園近年來蓬勃發展。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民辦園機構數及在園兒童數分別達到16.04萬所和2572萬人,佔比分別達到63%和56%﹔在江西、四川、重慶等省市,民辦園佔比甚至超過80%,成為學前教育服務提供的主力軍。
當前學前教育新政提出,逐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收費低廉的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包括公辦、民辦)達到80%,最大限度保障兒童接受平等學前教育權力。
根據現有財政投入格局,如何支撐學前教育龐大需求?現有編制體系,如何填補巨大專任教師缺口?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民辦幼兒園,如何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對於這些橫在面前的一道道坎兒,從事教育研究二十多年的胡衛有著自己的思考。“解答好這些問題,必須打破既往制度桎梏,創新思路,構建政府‘花錢買機制’的學前教育發展新模式。”
胡衛說,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兩個關鍵詞:一是“公平”。公辦園不可能包辦天下,各級政府務必要一如既往支持民辦園依法依規發展,尤其加大對民辦普惠園的補貼力度。學前教育總量供應充足,才能保障所有兒童均等接受學前教育機會。
與此同時,現行公辦園分為示范園、一級、二級、三級園不等,各園生均經費差額明顯,建議以公平普惠為准繩,切實推進均衡化辦園。此外,還要消除不同類型幼師待遇差別,建議人保部門會同教育部門,盡快制定學前教育指導性收入標准。對非在編制教師,逐步實現“同工同酬”。在事業單位嚴控編制增量情況下,努力盤活存量,將編制向德才兼備的優秀非在編幼師傾斜。
第二個關鍵詞是“效率”。現實中,部分中小學假期大興土木搞裝修,瓷磚換大理石、大理石換花崗岩﹔大學儀器設備買了就堆倉庫,亂花錢、突擊花錢的現象依然存在。為此,胡衛建議嚴格財政預決算管理,杜絕無謂浪費。同時,還要完善學前教育“購買服務”機制設計。目前民辦園得到的公共財政資金生均隻有公辦園的5%,如果全由公辦園取代民辦園,政府將不得不多花20倍的財政支出。對此,應在學前教育領域,探索實踐政府購買服務。
“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胡衛認為,不管公辦、民辦還是公私混合發展,隻要為兒童創造健康快樂童年,滿足群眾幼有所育美好期盼,就是成功的學前教育。“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發展學前教育事業,我們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尊重規律、實事求是、踏准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