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娟、李依環、韋衍行、汪瑞華、張子劍
編者按:
東風送暖,春回大地。3月,一年一度全國兩會召開,共商發展大計,舉國高度矚目。
解決“新官不理舊賬”、消除奇葩証明、緩解“大城市病”、嚴懲暴力傷醫、治理校外托管亂象、提速降費……每年兩會,總有一些話題“脫穎而出”,引來廣泛熱議。
今年兩會哪些話題最熱、網民最關心?人民網將充分運用大數據作為參考依據,捕捉兩會熱點,解讀背后世情。
“兩會熱1℃”系列報道,帶你到兩會熱點裡面瞧門道。
今年兩會新聞中心首次實現5G信號全覆蓋。(攝影:翁奇羽)
今年兩會新聞中心首次實現5G信號全覆蓋,一時間“5G”成為熱議話題。
據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統計,2月25日至3月1日,以“5G”“全國兩會”為關鍵詞的報道1515篇、微信1706篇、APP 643篇、論壇66篇。那麼,5G將給今年全國兩會帶來哪些新氣象?未來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這些都是網友關心的話題。實際上,隨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商用部署加速,5G已不再只是概念。而中國對5G技術的研發,也已進入了全球領先梯隊。
5G進兩會,風勁帆疾﹔科技強國,未來可期。從這場盛會中,人們已可以一窺5G時代萬物互聯的未來。
2019全國兩會新聞中心(攝影:翁奇羽)
5G信號全覆蓋!兩會新聞中心網速“快到飛起”
走進2019全國兩會新聞中心,一樓大堂西北角的長條桌上,印有“5G已覆蓋”字樣的席卡格外醒目。新聞中心的大堂成為這幾天記者打卡的網紅點,不時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會記者專程趕來咨詢體驗。
一周前,工作人員已經完成對新聞發布廳、報告廳、國內外記者工作區等所有區域的5G覆蓋,並成功進行了央視VR和直播業務測試,為參與兩會報道的媒體記者提供高速率、大帶寬、低延時的5G極速網絡。
談到5G的概念,大多數人可能還只是停留在4G比3G網速快、3G比2G網速快的理解上。其實並非如此,5G的高性能不光體現在速度上,在時延和移動性能上,都邁出了“更高、更快、更強”的步子。
“經測試,目前上行速度可達到200—300Mbps、下行速度可達到2.6Gbps。”作為提供服務的運營商,北京聯通運維部總經理邢志超介紹,形象地說,就是一部2G大小的高清視頻,幾乎可以做到幾秒鐘傳輸完畢,更快的甚至可以實現“秒下”。
“在視頻傳輸上的優勢也很明顯,記者朋友們可以看到用5G信號傳輸的電視節目,也可通過VR可穿戴設備實時觀看到從人民大會堂回傳的‘兩會’VR直播。”邢志超補充道。
在兩會新聞中心“5G體驗區”,一個約20公分高的白色圓柱體,身上貼著寫有CPE的字條,貌不起眼,卻是2019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裡的“大明星”。有了它,現場的5G信號就能轉換成wifi信號,然后提供給電腦和手機終端。
由於5G終端的入網許可還未開啟,現場提供體驗的5G都是備好的測試機。邢志超表示:“等入網許可一下發,5G將會迅速鋪開。”
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展出的小米虛擬現實(VR)設備。(來源:人民視覺)
5G時代即將開啟!未來生活將實現 “萬物互聯”
自面世以來,人們最關注的話題就是,5G技術跟傳統的3G、4G技術有什麼區別?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鐘章隊介紹,傳統的3G、4G技術主要影響人們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應用於“人-機-物”互聯,更多的是實現與垂直行業融合,提升垂直行業信息化水平。
鐘章隊是我國軌道交通專用移動通信理論與關鍵技術方向首席專家。近年來,他和團隊始終致力於探索5G技術在軌道交通、道路等領域的場景應用,在“5G+車站”、“5G+列車”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研究。據透露,今年他的提案也將聚焦智慧出行的應用和發展話題。
那麼,5G技術的發展將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5G的大規模應用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社會信息化水平將顯著提升。人們每時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寬帶網絡沖浪服務,打破環境、時間限制。”鐘章隊指出,當前5G技術的商用還集中於個人超速上網、AR/VR、超高清視頻監控識別等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場景,今后在自動駕駛、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將帶來很大影響。
技術的進步往往是層累疊加,比如越來越快的處理器,越來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來越快的網絡速度。這些變化甫一出現,便將帶來革命。
2019年將是5G元年,也將是5G競爭真正開始的一年……
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機-物”互聯未來將成為常態,物聯網或成為最大的主戰場,各種物聯應用將層出不窮。同時,彭木根也提醒, 5G技術在為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因其特有性質,也將帶來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等方面的問題。
觀眾在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的華為展台拍攝華為推出的首款5G折疊屏手機 Mate X。(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領跑並跑齊發!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第一方陣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
5G技術的高速發展,是敢於追夢的中華民族在建設科技強國道路上不斷創新的縮影之一。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明確要求。創新型國家是以科技創新作為社會發展核心驅動力,以技術和知識作為國民財富創造的主要源泉,具有強大創新競爭優勢的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是接續發展、一脈相承的。
科技創新推進技術實力發展——
蛟龍、天眼、悟空、墨子、慧眼、大飛機……一大批代表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相繼涌現。中國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
科技創新帶動經濟轉型升級——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引領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快速發展。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引領世界潮流。“互聯網+”廣泛融入各行各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
科技創新加速邁向世界一流——
量子調控、鐵基超導、合成生物學領域步入世界領先行列。中國基礎研究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深地探測、干細胞、基因編輯領域取得重要原創性突破。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讓我們揚起13億多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憧憬的風帆,發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讓中國這艘航船,向著世界科技強國不斷前進,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前進,向著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