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陳曦)“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強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要加快治理黑臭水體,推進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綜合整治。我對這些內容印象十分深刻,作為一名生態環境方面的政府工作人員深受鼓舞。”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於會文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
近年來,在國家強力推動下,有關部門和沿江省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但長期以來長江沿岸重化工業高密度布局,重化工企業向上游轉移勢頭明顯,風險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於會文建議,要加快立法進程,厘清職能職責。要健全法律法規,以《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為契機,從職能職責、監督管理、污染防治、法律責任等方面,盡快出台長江保護法,加大涉危險化學品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徹底改變企業獲利、政府埋單、群眾受害的局面。突出防控重點,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長江經濟帶化工、醫藥等重點行業發展技術政策,明確限制、禁止、淘汰行業和物質清單,倒逼企業加快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綠色制造技術水平。
於會文建議,要明確功能定位,強化區域合作。明確上中下游功能定位,統籌考慮長江經濟帶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等,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強化區域合作,深化落實長江經濟帶主體功能區建設,進一步完善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機制,筑牢流域生態安全網絡,強化區域環評、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源頭把關。優化沿江化工工業布局,加快推進化工產業入園,大力推動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控制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促進農業綠色化、工業園區化。
於會文建議,要深化風險評估,開展源頭防控。加強風險評估,以沿江石化、化工、醫藥、紡織印染、危化品和石油類倉儲、涉重金屬和危險廢物等企業為重點,實現危化企業風險評估全覆蓋。強化風險管控,加快工業園區或集聚區落后產能淘汰,加快布局沿長江經濟帶分散企業向園區集中,加快建設防護工程,設置防護距離和生態隔離帶等。
於會文建議,要完善應急體系,強化部門聯動。加強環境應急管理,以沿江涉危涉重企業、飲用水水源地和地級及以上城市為重點,加快推進跨界、跨行業、跨區域風險應急預案修訂。提升環境應急處置能力,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環境應急保障力量共建模式,以石化、化工、有色金屬採選冶等行業為重點,加強企業和園區環境應急裝備物資儲備,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環境應急演練,提升省、市、縣各級生態環境應急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