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7日07:35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手機看新聞
“我在現場數了一下,昨天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台下一共響起58次掌聲,其中談及今年的工作任務就有43次,掌聲最多、最密集的段落,首先是減稅降費,其次就是優化營商環境。”
3月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全體會議,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國民代表掏出了記“掌”本,引發一片會心的笑聲。
上海代表團全體會議現場 巨雲鵬攝
不止代表們興奮,昨天一早在新聞發布廳看到政府工作報告的媒體同仁,都為報告中那些振奮人心的數字而激動。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大家深知,中央政府如此力度的減稅降費,對改善營商環境、激發中小企業活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信心,會帶來何種積極的影響。
上海的“一網通辦”寫進報告——1274個事項接入,還不夠
“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
“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靜下心來回顧報告,除了這些數字,大江東工作室發現,尤其值得關注,就是今年政府工作中要處理好的三個關系。
天安門廣場上紅旗飄揚。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攝
第一統籌國內國際,第二平衡增長與風險,第三個關鍵就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放寬市場准入,加強公正監管,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讓各類市場主體更加活躍。”
因為,“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源於億萬人民積極性的發揮,隻要市場主體有活力,就能增強內生發展動力、頂住經濟下行壓力。”
大江東注意到,報告中有“推行網上審批和服務,加快實現一網通辦……”的熟悉表述——這“一網通辦”就來自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的實踐。對標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在梳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上海實踐中,觀察“中國人民無限的創新創造潛能”如何漸漸釋放,頗有意味。
上海政府網上,對“一網通辦”建設工程相關審批項目的介紹
說上海的營商環境,必然要提“一網通辦”,近兩年放管服改革,上海著力推進一網通辦,成效顯著。
比如,上海組建了市大數據中心,開通運行“一網通辦”總門戶,初步建立公共數據的匯聚、互聯、共享機制,基本做到統一身份認証、統一總客服、統一公共支付平台、統一物流快遞,
再如,通過推進審批服務事項全程通辦、全網通辦、全市通辦,到2018年底,上海市政府各部門共有1274個事項接入了“一網通辦”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台,90%的事項實現了“隻跑一次、一次辦成”,99%的民生服務事項實現全市通辦。
“加快實現一網通辦、異地可辦,使更多事項不見面辦理,確需到現場辦的要‘一窗受理、限時辦結’‘最多跑一次’。”對標政府工作報告,關於簡化審批、便利投資興業的要求,上海確實可圈可點。
但上海決策層並不滿足。就在3月6日上海團全體會議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再次強調營商環境的重要性,表示上海將進一步的優化營商環境,繼續打造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
而此前,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上海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召開,李強就對“一網通辦”提出更高、更具體的目標,足見其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簡單列一下。
“要深入推進業務流程革命性優化再造,要實現政府部門公共數據100%歸集、按需100%共享”
“加快電子証照歸集和應用,推進線上線下政務服務一體化。”
“把教育、醫療、住房、社保、民政等要全部納入‘一網通辦’總門戶,實現全覆蓋,實現面向企業和市民的所有政務服務‘進一網、能通辦’。”
……
成績已然不錯,為何還有這樣的高要求?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弄清楚,以一網通辦為載體的放管服改革,究竟為了什麼?
政府做好服務准備才是本份,以店小二精神推進“一網通辦”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職能存在重審批、輕監管、弱服務的現象,政府工作人員管審批、管發証、管罰款習以為常。
2013年起,中央開始推動簡政放權,2014年強化放管結合,2015年又將優化服務納入其中,形成放管服三管齊下、全面推進格局。
5年內,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壓減超過1/3,同時大幅減稅降費,由點到面推開營改增,出台中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取消、停征、減免1100多項中央和省級政府行政事業性收費。
“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原則。”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這個原則的重要性得到全面印証。
在這個背景下,就能理解總理何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向各級官員喊話,“政府部門做好服務是本份,服務不好是失職”!
在滬全國人大代表們在做會前准備。 巨雲鵬攝
而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早就苦口婆心宣說,“政府公務員要強化服務意識,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當好了“小二”,才能讓國家這個“大店”更繁榮紅火。
公共數據互聯互通,讓各部門信息壁壘減少甚至消失,就是要把數據從以部門管理為中心向以用戶服務為中心轉變。
數據的匯集與分發,讓到窗口辦事的企業和居民免去一次次交文件、寫資料的繁瑣,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從技術和機制上保証政府部門具備滿足市場主體需求的行政效能,最終帶來整體營商環境競爭力的增強,市場主體的活躍。
而這些,正如上海團代表、原經濟日報社社長、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徐如俊所說,“增強競爭力,就是最大的安全保証。”
“一網通辦”已經溢出上海,還有更多的“無法想象”就在不遠處
去年九月,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一網通辦”開通,上海、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同時發放首批異地辦理營業執照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証,企業辦理異地相關証照不必再跨省市跑,家門口直接申領,
異地辦証,5年前還無法想象,如今已成現實,還有更多的“無法想象”正在不遠處躍躍欲試。
“社保基金非常敏感,我沒想到這次政府工作報告,第一沒有回避,第二還明確要降低”,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上海富申評估咨詢集團董事長樊芸代表覺得,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民營企業發展的內容尤其珍貴,“真正體現出政府把困難、把麻煩留給自己,把方便、實惠留給了企業、留給市場。”
十三屆全人大二次會議上,代表認真聽取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丁林攝
今年,上海推出優化營商環境2.0版,要求“一網通辦”提升便利性,充分利用大數據,主動研判潛在服務需求,推送更多個性化、精准化服務,更多“減証便民”舉措,“讓群眾和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便捷。”無疑順應了報告的要求。
流程簡化,方便了市場主體,但公平競爭才是市場經濟核心。政簡易從,規則越簡約透明,監管越有力有效。
去年,上海率先制定實施行政審批告知承諾管理辦法,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市場監管方式,依法行政進一步加強,也帶來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7.7%,增幅創近十年新高,民營經濟投資同比增長21%的成績單。
在北京春天明媚的陽光裡,迎接挑戰的信心油然而生。確實,思危方能居安,肯定成績,旁聽上海團審議,代表們正對我國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條分縷析。
比如,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商環境與市場主體期待還有差距……樊芸代表認為,特別是在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方面,報告說“對監管者也要強監管、立規矩,決不允許搞選擇性執法、任性執法,決不允許刁難企業和群眾”,“真是講到了心坎裡”。
要做的事很多,代表們的表情並不輕鬆……(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巨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