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7日電 7日下午3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省代表團團組開放日活動在京舉行。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遵義市委副書記、市長魏樹旺發言時表示,遵義作為全省脫貧攻堅的重要戰場,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按照“五步工作法”和“八要素”要求,立足資源稟賦特點,體現遵義優勢和特色,大規模調整農村種養結構,不斷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魏樹旺介紹了幾組數據,一是,去年遵義市調減低效籽粒玉米種植面積121萬畝,每畝新增純收益1120元,惠及農業人口98.53萬人,糧經比由40:60調整到38:62。
二是,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2265元,增長10.2%,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4和0.6個百分點,特別是農村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4.36%。增速終於結束了在全省挂末的排名,實現了從連續多年全省第8位躍升至第3位的歷史性的突破。
三是,去年全市共減少貧困人口10.52萬人,繼2017年赤水市在全省率先脫貧出列后,桐梓、習水、湄潭、鳳岡4縣脫貧摘帽,成為全省脫貧摘帽最多的地方,貧困發生率已下降到2.02%。
四是,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411.3億元,比上年增長6.7%。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463億元,加工轉化率達57.5%。
魏樹旺說,這幾組數據的背后,是“五步工作法”和“八要素”疊加產生的直接效應。現在的黔北大地上“貧困群眾要脫貧,不搞產業不得行”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