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美好  綠色發展譜新篇(國是論衡)

本報記者  劉發為  申孟哲  劉少華  邱超奕  張  盼  賈平凡  張一琪

2019年03月09日05: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春日廣州

  河北承德塞罕壩夏日風光

  秋日北京

  習近平總書記3月5日下午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防治污染、實現綠色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政府工作報告在代表委員們中引發了熱議,大家認為,綠色發展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激發綠色發展的更多活力。

  生態建設永遠在路上

  面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主席咸輝總結了“五個最”。她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寧夏最根本的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論述,最緊迫的是堅決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最重要的是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最關鍵的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最有效的是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新路,創造好生態。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建設好、發展好、守護好祖國西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讓寧夏山川大地的‘顏值’更高更美更靚麗。”咸輝表示。

  污染防治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目前,我國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土壤污染治理相對滯后。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淄博市委會主委達建文認為:“當前,很多企業有了環保意識,有意願對固體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利用,但是技術上實現難度較大,存在瓶頸。對很多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方式只是填埋,暫時轉移污染位置,但無法徹底解決污染問題。如果企業從事廢棄物修復,很多項目無法進行稅費抵扣,環保企業的稅負甚至高於使用一次性材料的企業。”

  同土壤污染一樣需要引起重視的,還有亟待解決的垃圾問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副主席陳勇指出,快遞包裝的廢料量相當驚人,商品、食品和快遞業務所產生的大量包裝的回收率很低,特別是塑料等包裝產品被大量堆填或焚燒,不但佔用了寶貴的土地資源,也造成環境污染。

  算清生態這本賬

  “你看,我養的牛,和野生的大雁、狍子生活在一起。你看,這草叢裡還藏著一隻狐狸呢!”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牧民廷·巴特爾掏出手機,一張張翻看自家牧場的照片,錫林郭勒草原上藍天白雲,生機勃勃。“真漂亮啊!”圍觀的委員、記者紛紛發出贊嘆。

  好生態怎麼保護,好產業怎樣發展,廷·巴特爾費了不少心思。曾經,當地牧民都喜歡養羊,廷·巴特爾卻發現,羊吃草有個“壞習慣”,就是喜歡刨根,如果大面積飼養,用不了幾年,就把一片草場吃到寸草不生了,相比起來,牛吃草不刨根,習慣好得多。

  為什麼不改變思路,提倡養牛呢?廷·巴特爾作為嘎查的老書記,在當地深得信賴,但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大伙兒的時候,牧民們卻並不買賬。“改不了的,我們世世代代都養羊,養牛能掙啥錢?”

  為了給牧民們算清這筆“生態賬”,廷·巴特爾開始了親身實踐。“我們家8000畝草場,我養50頭牛,一隻牛犢能賣8000元,養成的大牛能賣2萬元,基本上我和我媳婦兩個人就能管好,不用雇人,沒啥其他投入成本,我一年能賺40萬元,而且這樣養牛還不破壞草場。”廷·巴特爾說,“而有的牧民家裡草場是我家的兩倍多,2萬多畝,又養羊又養馬,結果一年也隻能毛收入80多萬元,成本上,光買草料就要花40萬元,除去請人工等開銷,一年下來隻能掙十多萬元,牧民看完這筆賬,想明白了。”

  “你們看,這一對比就知道,減羊增牛、少養精養,這樣才收入高、支出少,而且勞動強度低、生態效益好。”廷·巴特爾說,如今一頭牛的價格,頂13隻羊。其他地方看到了養牛的好處,也前來取經,整個錫林郭勒養羊的數量也在下降,生態也一天比一天更好。

  系統治理綠色發展

  污染的產生有很多原因,生態環境的保護也非一日之功,這需要我們能用系統的眼光看問題。

  “獨木難成林。在林業保護中,集中連片管理往往比分散經營管理更具效率,科學化管理水平也更高。”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秦皇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志新建議,對於已經完成林權制度改革的集體林,可通過農戶入股、成立合作社、開辦家庭林場等形式,樹立綜合治理思路,整合林業資源,將零散的林地整合成更具規模的林楊,有助於發揮綜合生態效益,更好地服務於生態系統保護,持續提升造林護林的專業化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內蒙古區委會主委董恆宇認為:“要加強統籌,多規合一,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清潔能源發展與其他相關規劃的銜接,解決和防止規劃上的不協調和錯位問題。同時,大氣污染復合性、流動性的特點,決定了治理工作必須走區域合作的路子,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聯防聯控的實踐深刻說明了這一點。”

  如何利用當今最新技術系統性保護生態環境?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建議,可由自然保護地業務主管部門牽頭,建立國家公園大數據平台,開展實現數據交換共享和分析應用,提高生態信息資源效益。

  治理和保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清潔能源能夠助推綠色發展。青海自然資源豐富,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接續儲備地,特別是可再生能源種類全、儲量大、分布廣,開發利用條件好,在保障國家綠色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長王予波對記者說:“青海在重點發展光伏產業的基礎上,綜合開發利用水、光、風、熱等多種能源,加快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和外送通道,努力形成功能齊備的生產體系、產銷對接的消費體系,構建了保障清潔能源發展的“四梁八柱”。此外,青海還瞄准國際能源發展前沿,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責編:岳弘彬、曹昆)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人民小廚,上菜了》
    2019兩會進行時
    兩會全媒派
    兩會聽我“蔣”
    兩會夜歸人
    兩會KPI
    微信圖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圖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時刻
    微信截圖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圖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