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寄語  勠力同心創輝煌

2019年03月10日05: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全國政協委員、華僑大學校長 徐西鵬

  全國政協委員、僑福國際聯席主席 黃蘭茜

  全國人大代表、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秦玉峰

  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市長 果 果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新階聯會長 黃西勤

  全國人大代表、冀中能源集團董事長 楊國佔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 王建宇

  全國人大代表、滿幫集團聯席總裁兼貨車幫CEO 羅 鵬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豫劇院院長 李樹建

  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全國政協委員、華僑大學校長 徐西鵬

  兩會期間,各代表團通過代表團開放日等多種形式,圍繞地方文化特色,向海內外積極傳遞中國聲音,講述新時代中國故事。在講述中國故事方面,中國相較以往有如下創新。

  首先是讓中國聲音深入人心,增強了國際話語權。近年來,通過將中國成就、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與海外社會的關注點和興趣點相結合,增強話題議題設置能力。在講述中國故事的過程中,不斷激發情感共鳴。

  其次是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傳播格局,中國故事的傳播渠道得到拓寬。構建了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相互配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相互借力、中國民營企業和外國傳媒相互合作、中國媒體和外國媒體合作傳播的媒體對外傳播體系。

  第三是加快了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步伐,為講好中國故事夯實文化根基。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和中國文化中心等傳播中華文化的機構以及中國文化年、感知中國、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在國外掀起感知中華文化魅力的熱潮。

  在當前的國際背景下,講好中國故事,一方面可以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另一方面能以此構建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增強國際話語權。

  (本報記者 張 盼採訪整理)

 

  兩岸合力打造“中國文創”

  全國政協委員、僑福國際聯席主席 黃蘭茜

  近年來,故宮文創走紅全網,甚至風靡全球。在世界上,一款文創產品不論來自台北故宮,還是北京故宮,人們都知道它代表中國,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文化是兩岸最強大的“共同語言”。在文化創意產業上加強兩岸合力,將為世界帶來更多驚喜。

  文化生產不是空中樓閣,它根植於文化厚土。中華文化是所有中國人的寶藏,繼承創新可以從中釋放出無窮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說,兩岸同胞要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2018年揚州舉辦的一場文創大賽中,眾多出自台灣年輕人之手的作品拿到大獎。很多參賽選手之前沒有到過揚州,但他們吟誦著李白、杜牧,把詩詞中的揚州,化作文化創意中的揚州。這是文化創意的魅力,讓共同的文化基因不斷煥發新生。

  兩岸在文創業上應當優勢互補。大陸有廣闊空間和市場缺口,台灣有濃厚的文創氛圍和人才積澱。應當通過政府和民間的力量,市場的手段,為兩岸熱愛文創的年輕人創造機會、提供幫助、配套資源,鼓勵他們迸發才智,貢獻更多的文化創意產品,讓世界從中讀懂中國,讀懂兩岸共同創造的悠久而嶄新的中國文化。

  (本報記者 楊 倩採訪整理)

 

  在創新中傳承中醫藥文化

  全國人大代表、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秦玉峰

  中醫藥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作為中醫藥事業的身體力行者、工作者,更要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用虔誠的態度進行弘揚和創新,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

  我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代表性傳承人這個身份,是我非常看重的。既然是代表性傳承人,就有責任把制作技藝傳承好,而創新就是最好的傳承。本著這種初衷,由東阿阿膠率先提議,舉辦冬至阿膠滋補節﹔也是憑著這種熱情,我們積極行動,探索養驢扶貧新模式,除了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也可在產業鏈下游端,為傳統名貴中藥材阿膠產業提供原料保障,發揚光大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

  如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引領中華文化的發展繁榮,帶動中醫藥與中華文化同步振興,人們對中醫藥更加認同和信賴,這為中醫藥振興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要抓住機會應勢而動、乘勢而上,向國人講好中醫藥故事,為中醫藥文化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從全新的視角審視和推動中醫藥文化。要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把中醫藥文化弘揚光大。

  (本報記者 邱海峰採訪整理)

 

  給政府提速 為企業減負

  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市長 果 果

  在營商環境中,政府就是秤的一頭,給企業壓的擔子重,政府自身負擔也會加重。這就需要給政府提速減重,給企業降費減負,最大限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拉薩將“投資商多家跑、多次跑”變為“政府協助跑、代替跑”,推出商事制度改革,主推市場主體“33証合一”和登記3天辦結,比國家規定的時間要快。

  此外,拉薩大幅精簡審批許可事項,累計取消行政許可事項76項。下放行政許可事項110項,實行項目聯審聯批模式,針對企業最頭疼的項目評估環節設置最長審查時限,項目審批周期由平均2個月縮短到1—2周。

  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政府和市場關系混淆不清,有時會影響企業的正規經營,這就需要政府減少對企業的不必要干擾,防止重復執法、多頭執法和粗暴執法,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放管服”改革就是為了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

  如今,拉薩各類市場主體突破10萬戶,注冊資金6478.2億元,分別增長35.4%和18.1%。透明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和寬鬆的政策環境,給政府提速,給企業減負。企業家的滿意度、遵從度和獲得感逐年提升,市場迸發更多活力,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本報記者 張一琪採訪整理)

  

  推進優質精准教育扶貧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新階聯會長 黃西勤

  目前,教育扶貧在師資配備方面還面臨一些難題,比如貧困地區師資投入不足,優秀教師外流嚴重,教師整體數量缺額,生師比過高,結構不盡合理,教學秩序亟待整改,需加強規范和引導等。教育扶貧應該在優質和精准上下更大力氣。為此,提出3點建議。

  ——建立健全教育扶貧工程實施考核機制。各省份應抓緊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和目標績效考核辦法,明確責任單位和進度安排,加強銜接配合,加大財政支持。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積極引進第三方評價機構,參與對扶貧政策項目的實施效果評估、財政資金使用監督等。

  ——建立健全定向吸引、鼓勵、支持優秀學子回鄉競聘從教的相關政策,加強教師隊伍本土化培養力度。同時,出台定向培養本土教師的相關政策,給予薪酬、職稱、招錄等政策傾斜,落實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等,吸引當地優秀學子報考。

  ——建立健全優化貧困地區師資配備的長效機制,全面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加強貧困地區主科教師教育水平的綜合培訓,完善相關激勵機制,鼓勵高校定期組織對貧困地區主科教師進行副科教育培訓。

  (本報記者 葉曉楠採訪整理)

  

  主動作為深化國企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冀中能源集團董事長 楊國佔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強身健體,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和核心競爭力”。作為來自國有企業的代表,既感到責任重大,又備感振奮、備受鼓舞、充滿信心。下面,就如何主動作為、深化國企改革、加快轉型升級,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釋放體制機制活力。深化改革,第一,要解放思想。靈活選擇混改路徑,宜控則控,宜參則參,隻要有利於高質量發展、有利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利於職工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就堅決實施、加快推進。第二,要著力解決體制機制這個核心問題。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使以“人”為核心的各種要素充分涌動。第三,要做好充分的組織准備和工作准備。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施意見,我們將加快步伐,積極穩妥推進集團層面和二級公司層面混改。

  二、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加速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第一是做優做強主業。第二是發展壯大新興產業。第三是強化科技創新引領。

  三、擴大高水平開放合作,加力拓展發展空間。第一是借智引智。第二是借力共贏。第三是借勢融入。

  (本報記者 張一琪採訪整理)

  

  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 王建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這充分體現國家對科研人員的尊重與信任,把“為創新鬆綁”落到了實處。

  國家實驗室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和關鍵,是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世界科技創新競爭的基礎平台,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支撐。

  建議國家盡快在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的地區啟動國家實驗室部署和建設。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國家實驗室的最終目標導向,構建專業性和綜合性互補的國家實驗室體系,二者之間互為補充,良性發展。同時,以探索國家實驗室的建設與運行機制為契機,深化國家科技創新機制的改革。

  當前,急需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盡快啟動在學科上有原創性和顛覆性,並且目前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專業性的國家實驗室。同時盡快啟動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明確,能夠解決國家核心競爭力並已具備良好基礎的國家實驗室。盡快形成以國家實驗室為核心的科研協同創新體制的新格局。

  (本報記者 張 盼採訪整理)

 

  數字技術驅動“無廢城市”

  全國人大代表、滿幫集團聯席總裁兼貨車幫CEO 羅 鵬

  實現垃圾的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加快“無廢城市”建設,是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

  數據顯示,僅2017年,我國包括建筑物垃圾和工程棄土在內的垃圾年產生量近40億噸,其中拆除垃圾每年約15億噸,資源化利用率僅為5%左右。建筑垃圾處置已成為社會問題。

  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綜合利用,能夠為城市發展釋放空間,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近年來,數字技術滲透到各行各業,互聯網與其他行業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發展趨勢。數字技術能夠驅動資源智能平衡、有效利用,搭建建筑垃圾產、運、消、交易等在線平台,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產業的全面升級。

  建議運用數字技術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全程管理。依托大數據、物聯網、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打通“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協同監管,形成建筑垃圾產出、清運和消納全程電子化和可視化,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全生命周期在線交易,真正使建筑垃圾產運消智能調配、交易便捷、高效處置,變廢為寶,持續推進城市建筑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

  (本報記者 劉 峣採訪整理)

 

  以戲化人 以戲育人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豫劇院院長 李樹建

  我是中國豫劇的一名老兵,演了45年戲,當了32年的院團長,出訪了29個國家和地區。2013年2月17日,豫劇《程嬰救孤》走進百老匯。2016年10月18日,這部豫劇又走進好萊塢杜比大劇院。

  我沒想到,美國觀眾不僅看懂了這部戲,而且被深深打動。看著美國觀眾豎起大拇指點贊,我深感真正優美的藝術作品是沒有國界的。作為中國豫劇人,我驕傲!

  在泰國演出時,現場一位年紀很大的翻譯說:“我翻譯了一輩子戲劇。上次,你們中國的兒童劇《三打白骨精》讓我整場都在笑。這次,看《程嬰救孤》,我流著眼淚翻譯了全場。”

  這些經歷使我明白,豫劇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當前,基層專業院團和民營文藝院團是活躍在社會最基層的一支文化藝術生力軍。但是,院團也面臨一些發展問題。建議把基層專業院團和民營文藝院團的建設發展納入議事日程,加強指導。讓縣區級專業劇團和民營文藝院團守住農村文化陣地,守住老觀眾﹔省、市院團則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劇場,培養年輕觀眾。另外,可以多推一些惠民戲票,吸引更多觀眾,起到以戲化人、以戲育人的作用。

  (本報記者 葉曉楠採訪整理)

(責編:岳弘彬、曹昆)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人民小廚,上菜了》
    2019兩會進行時
    兩會全媒派
    兩會聽我“蔣”
    兩會夜歸人
    兩會KPI
    微信圖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圖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時刻
    微信截圖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圖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